观众留言:
第一次去,很惊喜
第一次去,很惊喜
我要留言 站内搜索:
劳动丰碑   当前位置: 首页>沈阳劳模网>劳动丰碑>振兴梦想>潘作良
潘作良
潘作良(1965—2008),辽宁省辽中县人,中共党员。生前任沈阳市辽中县信访局局长。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化解了许多信访难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赞誉。2008年5月9日,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病逝,年仅43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和“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国家信访局追授他“全国优秀信访局长”,中共辽宁省委追授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优秀信访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追记他一等功,辽宁省总工会追授他“辽宁五一劳动奖章”,中共沈阳市委追授他“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人民政府追授他“沈阳市劳动模范”。2008年5月11日,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潘作良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08年6月26日,中共辽宁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优秀信访干部”潘作良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更多>>    

2008年5月13日,是沈阳市辽中县原信访局局长潘作良出殡的日子。按照当地习俗,要为死者守灵3天。从沈阳、大连、鞍山、铁岭等地赶来的48名“老知青”,连续3天,守候在潘作良的灵前。

    火化时间到了,48名“老知青”齐刷刷站成一堵厚厚的“人墙”,举起双手为潘作良“遮光”。这也是当地的习俗,死者不能见光。可有谁能知道,这些大悲大痛者都是多年的“上访户”啊!

    因土地二轮承包、企业转制及历史遗留问题等,辽中县一度成为辽宁省“信访大县”。2006年9月11日,带着县委的信任和期望,42岁的潘作良当上了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信访局局长。

    潘作良出生在农村一个贫困家庭,先后担任过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分管过信访工作。多年在基层工作,他知道老百姓很不容易。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就应该把老百姓的事儿看得比天大,实实在在给办好,这是潘作良的信条。

    “老知青”群体访是潘作良担任信访局长后受理的第一个疑难案件。在辽中县有316名“老知青”,他们绝大多数是1968年、1971年从沈阳、鞍山等地来辽中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人都在农村安家了。按照当时政策,将他们安排在当地企业。可是,这些企业后来多数倒闭了。“老知青”虽然身在农村,可因为是非农业户口,没有土地;是工人,没有工资,也没有养老保险,只靠200元低保金生活。

    第一次接待他们,就让这些“老知青”感到了潘作良的“不一样”。他说:“你们来时,个个风华正茂,可现在多已两鬓斑白。现在解决你们的问题还没有什么具体政策,但我可以了解一下其他县区是怎么解决的,争取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潘作良去沈阳市的苏家屯、东陵、于洪等郊区,一个区一个区地了解他们解决“老知青”遗留问题的办法。在辽中县他多次召开由各主要部门参加的协调会,研究解决办法。

    2007年10月12日,“老知青”刘玉兰等人准备了一些材料要给潘作良。刘玉兰他们上楼一看,潘作良俯卧在床上,脸上淌着汗。他抱歉地说:“我腰脱病犯了,动不了,不然的话,不会麻烦你们几位老姐姐上楼。”

    刘玉兰学过按摩,她给潘作良按了一会儿,稍有缓解。潘作良吃力地爬起来,弯着腰给她们倒水,边倒水边说:“不把你们的事儿办利索,我养病心也不踏实啊。”看着潘作良病中想的还是他们的事儿,在场的7位“老知青”都哭了。

    2008年1月13日,“老知青”的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生活费涨到650元。就在这一天,100多名“老知青”开了一个联欢会,专门邀请了潘作良,并约定,将这一天作为纪念日,每年都庆祝一次。

    牛心坨乡姜家村村民傅玉兰又来上访了。信访局的同志告诉潘作良,她的案子已经过县、市、省三级法院判决,都是她败诉,她是典型的无理访。然而,潘作良还是接待了她。听了傅玉兰的情况,潘作良又到姜家村调查。原来,傅玉兰自愿承包了近百亩涝洼地,根据协议,傅玉兰一亩地只交10元,不交排水费,这样,承包一亩地要少交60多元。可1995年夏天赶上连雨天,傅玉兰地被淹得很厉害,她请求乡政府开闸排水,可乡政府认为为她一家开闸费用较高,另外,她不交排水费,协议中就有责任自负的规定,因此,没有给她排水。这一年,傅玉兰家颗粒无收,损失2万多元。从此,傅玉兰年年上访告状,一告就是10年,告得家里一贫如洗。

    潘作良多方为傅玉兰呼吁,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欠她的政策账,可我们欠她感情账啊。”经过多方协调,最后帮助傅玉兰办了低保,让她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潘作良有好几个绰号:“澡堂子局长”“方便面局长”“拼命三郞”。说他出差为节省开支,经常住价钱便宜的洗澡堂。上访者多时,经常顾不得吃饭,中午、晚上经常用方便面充饥,一个月至少吃掉两箱方便面。2008年,沈阳市搞解决信访积案的“百日会战”,辽中县承担了51个。本来已经做过开颅手术的潘作良不顾医生劝阻,仍然夜以继日地奔忙,突击结案了13个信访案件。5月8日17时30分,潘作良召集开会,对尚未完成的38个案件一个一个研究解决办法。23时30分,会议结束了,别人都回家了,潘作良没有走,一个一个地翻看案卷,直到凌晨两点;5点30分,只休息了3个小时的潘作良来到正在施工的信访大厅,一层楼一层楼、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了解工程进度,查看质量;9时,参加县长召开的办公会,汇报信访案件解决进度;13时,与县法院一名副院长约了两个上访者……16时50分,潘作良不断拍打脑袋,脸冒热汗,他让同事去买雪糕,连吃了6根;17时30分,潘作良突然喊了一声:“我脑袋怎么这么疼!”说完就昏了过去。同志们很快把他送到医院,终因患大面积脑出血,没能抢救过来。5月10日上午10时30分潘作良逝世,年仅43岁。

    潘作良从2006年9月11日就任信访局长到2008年5月10日去世,总共一年零8个月。在这607天里,潘作良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848人次,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107件,息访104件;平均每天接访6至7人次,每周解决一个疑难案件。

    2008年6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深切悼念优秀信访干部潘作良同志。我们要学习他‘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和‘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把信访部门建设成为工作一流、群众满意的部门。”6月18日,国家信访局追授潘作良同志“全国优秀信访局长”荣誉称号; 22日,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追授潘作良“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全市开展向潘作良同志学习活动; 30日,中共辽宁省委追授潘作良“‘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优秀信访干部”称号,辽宁省总工会追授他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2月27日,潘作良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根据他生前事迹创作的电影《潘作良》在全国公映。

版权所有:沈阳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Copyright @ 2001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601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