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留言:
第一次去,很惊喜
第一次去,很惊喜
我要留言 站内搜索:
劳动丰碑   当前位置: 首页>沈阳劳模网>劳动丰碑>改革先锋>杨胜东
杨胜东
杨胜东(1927-2019),湖北省房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首批辽宁省优秀专家。曾任沈阳市浑河农场技术员、技术室主任。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辛勤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经过30年的漫长奋斗,在上世纪70年代末选育成功水稻新品种“辽粳 5 号”,提高水稻单产20%,结束了辽宁省半个多世纪种植日本水稻品种的历史,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多次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当选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更多>>    

“南有袁隆平,北有杨胜东”。袁隆平被称为籼稻、杂交稻之父,杨胜东则是“直立穗、理想株型”水稻的“鼻祖”。

杨胜东研究水稻是被日本人逼出来的。1952年,湖北农学院毕业的杨胜东和几个同学,响应号召来到了沈阳浑河农场。

当时辽宁的水稻都是日本品种,细高挑,风一吹就倒,单产才五六百斤。就这样原种更新还常常受制于人。“你们中国人只管种地,我们日本人给育种就行了。”日本专家的高傲,深深地刺激了杨胜东。“我们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优良稻种!”

他头顶烈日,忍受着蚂蟥的叮咬,站在稻田的泥水里一株一株地杀雄授粉。一朵水稻花从绽放到闭合仅仅是几分钟的时间。他忙得连从口袋里摸块干粮啃一口的时间都没有。秋天,杂交实验成功了,他收获了6粒种子。

为了加快科研进度,1971年冬天,杨胜东带着几十个水稻杂交后代,来到海南岛,借人家大田中的一席之地,精心播下稻种。他整日忙碌在田间,不顾烈日暴晒,也不顾蚊虫叮咬,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让他心里充满喜悦。一天,他去海口办事,晚上回来却听说水稻被收割了!

杨胜东急忙打着手电筒连夜跑到稻田,只见成堆的稻子混在了一起,到哪里去找自己的稻种啊!他一下坐在田里哭了。不,不能这样认了。第二天一大早,他扛着铁锹跑到田里,把十几个品种的稻茬,挑壮实的每一种挖出一棵来,多带了些泥土,每棵都用一个塑料袋包好、放好,沿途一直浇水。

回到沈阳,都把它们栽上了。秋天,稻子长得很好,只是抗寒性差。杨胜东知道,在北方这个问题不解决,株型再理想也没有用。

正当杨胜东为科研难题殚精竭虑的时候,又一个沉重打击降临了。1972 年,妻子突然高位截瘫。杨胜东望着病榻上的妻子心如刀绞。当初,父母望眼欲穿地盼了两年,杨胜东也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回家乡湖北。老人知道儿子决心已定,只好叹着气,把儿媳送到沈阳。夫妻俩住在一间由鸭舍改造的小房里,5 个孩子相继降生。像杨胜东一样,妻子因为气候不适应也得了关节炎。多年来,她不顾自己病情的日渐严重,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好让他无牵无挂地工作。现在她倒下了,杨胜东怎么办,这个家怎么办?

孩子要照顾,家务要料理,科研更要继续。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铺炕、一张桌,7 口人。外面下雨,屋里滴水,一做饭就满屋是烟。夜深了,孩子们上炕睡觉了。杨胜东还在伏案苦读深思。   

为加快育种周期,他得在沈阳实验,到海南去育种。冬天,妻子的病情加重。为避免长褥疮,杨胜东每天夜里都要给她翻几次身。离家前,他对幼小的孩子又叮咛又嘱咐。工作一结束,他马上赶到妻子身边,看到的是:老伴的臀部长了一大片褥疮,靠近胯骨的地方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杨胜东流着泪“埋怨”妻子为什么不把实情早点告诉他。妻子哭着说,孩子们太可怜了,她不忍心夜里把他们叫起来。

1976年金秋,试验田景象喜人。可他的关节炎复发,连翻身都要别人帮忙,杨胜东忧心如焚:500 多份杂交品系在田里,收割时稍不注意给弄混了,20 多年的心血就白费了。不行!无论如何,要亲手把杂交品系收回来。

杨胜东让人用自行车把他驮到地里,强忍剧痛,趴在稻捆上,一面指挥割稻,一面认真筛选品系,登记在册,然后把一株株稻穗装进纸袋里。突然,一个农场头头带一帮人来到地里,“黑”着脸开了腔:“农场是个企业,不是科研单位,搞育种会影响产量。”第二天,试验田里的稻子就被一扫而光。杨胜东二十几年的心血汗水,培养出的几百份杂交后代,只剩下他头一天收回的二十几份。杨胜东伤心得捶胸痛哭。

有时候,无知比流氓强盗更可怕。  

不幸中的万幸是,二十几份幸存的杂交品系中,就有后来的“辽粳5号”。

阳光总在风雨后。1978年秋天,幸免于难的杂交品系终于定型了。1981年4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确定这个新稻种统一编号为 “辽粳5号”,并开始向农村推广。1982年,沈阳大旱,可秋收一算,“辽粳5号”比著名的日本品种“丰锦”“秋光”平均每亩增产50多公斤。沈阳郊区12万亩水田栽种“辽粳5号”亩产超500公斤,最高单产837公斤。这一年,“辽粳5号”获国家农垦部重大科技成果奖。1983年,辽宁省栽培“辽粳5号”面积达67万亩,又都是亩产超500公斤。这在当时国内是前所未见的奇迹。杨胜东因选育成功“辽粳5号”荣获了国家发明二等奖。

1983年9月,省农垦局受国家农牧渔业部农垦局的委托,在沈阳召开“辽粳5号”扩大实验会议。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科研院、所、站的水稻专家和生产单位代表一致认为:“辽粳5号”在国内外水稻生产品种中前所未有,是水稻株型育种的一次重大突破。

“要让科研成果化作农民的财富。”杨胜东在农闲季节,深入农村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技艺。常常是屋里屋外挤满了农民,不少人带来了“辽粳5号”丰收后买的录音机,生怕漏掉了致富真经的一字一句。杨胜东操浓重的湖北口音,夹杂着东北方言,深入浅出悉心讲解,听得农民们入耳入脑心领神会。他在 《新农业》杂志封面上的照片被一些农民贴在了自家的大门上:“只有科学才是真财神!”

杨胜东的研究成果震惊了世界。日本访华团来沈阳参观,见到“辽粳5号”,惊奇地问:“这品种你们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农民自豪地回答:“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培育的。”1985年秋天,世界著名水稻专家、日本学者角田重三郎专门到沈阳考察。他在考察报告中承认“辽粳5号”是世界水稻的杰作,中国东北的水稻育种走在了日本的前面。1986年秋天,日本佐藤繁实教授到浑河农场看望“辽粳5号”的发明单位和发明人。当他看到矮矮的十几间陋室和又黑又瘦的农民一样的杨胜东时,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杨胜东在上世纪90年代又育成了糯稻新品种“浑糯3号”,亩产600-700公斤,结束了糯稻低于粳稻产量的历史。

版权所有:沈阳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Copyright @ 2001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601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