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陈洪铎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附属医院做皮肤科医生,不久就在国际上第一个证实家兔是须癣毛菌的传染源,初露锋芒。
1979年,陈洪铎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专攻免疫学和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陈洪铎在研究皮肤移植过程中,根据田鼠颊囊和人角膜移植后成活率较高,而两者又都缺少朗格汉斯细胞这一事实,提出这样的设想:移植物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可能对移植物是否被排斥起决定性作用,他决心揭开朗格汉斯细胞之谜。经过3000多次动物实验,陈洪铎终于成功了。他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和脾脏,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可表达多种免疫功能,并在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推动了免疫学的前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此外,他在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功能、维甲酸促进皮肤光损伤的修复、硬红斑的病因、皮脂腺癌的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都获得国际公认。他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美国、日本各大学纷纷邀请陈洪铎讲学。
国外求学的经历,使陈洪铎深深意识到,我国皮肤科学研究的基础还非常薄弱,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学术氛围不浓。他要回国为发展祖国医学研究贡献力量。他婉言谢绝了美国留他长期任教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临床免疫研究室,打造一支免疫研究的学术队伍。他相信,要想走得远,必须大家一起走,这是现代科学的规律和要求。陈洪铎带领的以朗格汉斯细胞研究为核心的免疫皮肤病学研究团队,构建了我国免疫皮肤病学研究的旗舰,在国内外业界形成了巨大影响。当初只有几个人的免疫研究室,现已发展成国内唯一的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其研究成果获得了迄今国内唯一皮肤病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奖。
陈洪铎具有非常务实的思想,他的口头禅之一是“单讲理论是没有用的,得解决实际问题”。他注重基础研究,更注重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手段。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洪铎积极牵头,设计制作了国内第一台负压吸引表皮移植机,开展了白癜风、浅表脂溢性角化症的临床治疗,如今该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他发现维甲酸能促进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的恢复,已被用于皱纹等日光损伤的修复。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发现温热影响皮肤免疫,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病治疗有效。陈洪铎在临床工作期间,积极筛选、推荐患者治疗。在基础研究方面高屋建瓴,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了该项目的顺利进展。
上世纪80年代,陈洪铎走上了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的领导岗位。他领导和支持各科开展新技术、新疗法200余项,其中脏器和骨髓移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扩张术、心血管病的非手术疗法、胚脑细胞移植术、各种介入疗法、激光疗法、血浆交换疗法以及病毒检查等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他主持医院工作后,力主改变了几十年来每星期三、五下午政治学习不开诊的老做法,急患者之所急,敞开挂号窗口。对少数向患者索取钱、物的医护人员坚决惩处,有力地弘扬了医德医风。
由于陈洪铎在医学科研、临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89年,他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还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2012年,获中国医学界最高奖——吴阶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