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7时,位于沈阳高新区的辽宁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京东亚洲一号仓储中心)院内车来车往,分拣仓库里自动化分拣机已轰鸣三小时。全国总工会沈阳高新区蹲点组组长伯杨、成员曹珂菲接过工牌、换上工装,化身“京东小哥”上岗了。
“目前正值‘双十一’物流高峰期,包裹量激增,我们这时来既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又能最能真实感受快递员的工作状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伯杨说。
分拣车间内,两人跟着快递员了解快递包裹从卸车到分拣再到装车全流程。曹珂菲随沈阳浑南集散分拣中心分拣组长宗雨停学习人工分拣。“‘双十一’分拣量激增,机器再快也离不开人。”宗雨停边指导曹珂菲边说。半小时后,曹珂菲已经满身大汗,真实地感受到什么叫“劳动强度大”。
“身体扛得住吗?”曹珂菲问。
“习惯了,车间需通风,风吹在外衣冷冷的,但干起来身上全是汗,这叫外冷内热。”宗雨停笑着回答。
午后,伯杨、曹珂菲来到京东金帆站点,骑上电动车跟着派送员王师傅前往老旧小区送件。
寒风如刀,伯杨裹紧外套,没多久双手就冻得通红。他扛着几十斤的快递箱爬完4楼,贴身衣服已经浸湿,回到电动车旁冷风裹身,忍不住打寒颤:“这一热一冷,真难受。”伯杨搓着冻得发僵的手,看着身旁早已习惯的王师傅,心里满是佩服。
曹珂菲按王师傅指导优先送生鲜件,她到楼下才打电话,却得知客户不在家,需改送到办公地址。无功而返,她有些沮丧。“白跑的事常有,我刚干这行时冤枉路跑得更多,慢慢就适应了。”王师傅安慰道。
一下午的体验,两人深切感受到寒冷与疲惫。伯杨翻看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加冬季防寒手套、防风把套”“增设充电点”“老旧小区派送帮扶”……生怕漏掉了什么。曹珂菲在一旁补充道:“分拣车间可加暖风机,电动车需加装更厚的挡风装备。”
忙碌之中也有温馨场景。送完件,王师傅带着他们来到了当地的工会驿站,二人在驿站中喝热水,给手机充电。外面寒风阵阵,屋内暖意融融,“这是工会‘娘家人’带来的温暖。”二人由衷地说。
此次体验,蹲点组不仅摸清快递员分拣、派送的真实工作状态,更在寒风与汗水中读懂他们的坚韧。
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全国总工会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就是为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伯杨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扎到一线才能把解决职工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工会工作的方向,我们要把记下的需求兑现成服务,让奔波的快递员在寒冬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来源:辽宁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