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围绕当好打造新时代“六地”排头兵,以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为主要任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5经济关键词
★“一高地、一枢纽、四中心”
围绕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国际性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深入实施优化重大开放合作平台、拓展“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等23个专项行动,加快谋划建设一批对外展示的平台、场景。
★“约沈阳、悦消费”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打造“约沈阳、悦消费”品牌,推动中街、中山路等重点商业街区改造升级,全年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会展经济。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四季游”“跟着赛事去旅游”等文旅活动,持续扩大浑河外滩、八经咖啡小巷、云端草原等新文旅场景影响力。
★项目建设“生命线”
全年谋划项目总投资5.5万亿元以上。推动桃仙机场二跑道等项目尽早开工、“十五冬”场馆等项目加速建设、汉京半导体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3000个以上。新落地项目1100个以上。
★壮大重点产业链
围绕21条重点产业链和10大重点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力争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达到1.1万亿元。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进15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30个产业基础再造项目产业化。
★传统产业焕新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300个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培育150个智能升级项目,力争先进级智能工厂达到15个以上,数字化改造中小企业累计达到700家,新培育绿色制造示范30户。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加速布局“通算+智算+超算”算力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规模,着力建设18个数字经济产业园,积极培育国家“数字领航企业”。
★新兴产业跃升
聚焦“军民燃+低空经济”,优化航空产业“双核一基地”格局,打造国际一流飞机结构件研发生产基地,更好融入和服务国产大飞机产业发展。完善工业母机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持续壮大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建设“北方芯谷”。
★布局未来产业
构建“4+8”梯度培育发展体系,在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领域抢滩布局,加快微控飞轮储能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高质量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创新驱动发展
优化“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加快浑南科技城“一谷七园”建设,累计打造科创街区7个以上、科创园区13个以上。加快建设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00个。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吸引高端创新团队35个,引育高层次人才600人。
★营商环境提升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建设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新建2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推动12345热线诉求办理提质增效,持续擦亮“找茬”“听劝”品牌。
★开放合作升级
完善“空陆海网”通道体系,加快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3条以上。壮大综保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业态规模,引进“保税+”项目50个以上。持续打造“国际沈”升级版,推动国际社区、学校、医院以及友好公园、友城馆建设,办好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国际友城经贸合作大会等国际经贸活动。
★壮大县域经济
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实施“4区18园”产业核心承载区提质扩面工程,完善“1+1对1”对口帮扶机制,加快沈阳生物化工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积极打造一批具有沈阳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和农业小镇。
★推动绿色转型
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建好用好碳排放权抵质押服务中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零碳产业园建设,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启动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持续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加快建设“储能之都”“北方氢都”。
2025城乡关键词
★城市有机更新
加快推动“一河三湾”等35个核心发展板块建设。更新改造住宅区100个、背街小巷100条、供水管网160公里、供气管网150公里、供热管网200公里。高质量开展浑北环城水系综合治理,改造提升蒲河景观路。
★城市基础设施
加快新阜、秦沈高速公路建设,推动沈白高铁、沈丹铁路外迁工程如期竣工。确保地铁1号线东延线开通运营、3号线东段实现洞通轨通。实施东北大马路等15条街路更新工程,贯通5条以上断头路。实施55项内涝防治工程。
★城市文化品质
筹建红楼建筑群历史文化园区,完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不断培育壮大创意设计、数字动漫等文创产业。高质量办好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沈阳旗袍文化周、沈阳艺术季、玫瑰音乐节等系列文化活动。
★城市精细化管理
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实施“三站一场”及高铁、高速沿线环境专项整治。努力解决停车难问题,新扩容停车泊位2万个。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度和便利度。
★强村富民
深入实施农业优势产业链提升行动,壮大设施蔬菜等国家级产业集群,做强法库葡萄等省级特色优势区,提升“沈阳臻品”品牌影响力。实施食品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推进蓝莓超级工厂等60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辽中东北牛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建设9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强化稻梦空间龙头作用,着力打造“稻田画之乡”。
★和美乡村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于洪区、辽中区、康平县等地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维修改造农村公路800公里。深入推进“三美”建设,提升20个和美田园品质,建成5000户五星庭院、10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
2025民生关键词
就业创业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健康服务
完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强80个乡镇卫生院,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开展“国粹岐黄、健康沈阳”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实施“出门就健身”惠民工程,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一老一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培育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实施20个医康养护一体化项目,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打造“安心托育”服务品牌,着力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保障和关爱
扩大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医疗等保险覆盖面,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深化“五心救助”工作法,分层分类开展社会救助,合理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面开展“解纾暖”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