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带着孩子沉浸式感受劳模榜样力量,成为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一道温暖风景线。“女儿11岁了,在文化路小学读书,沉浸式展览给她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希望劳模精神也能在她的身上生根发芽。”5月1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职工闫菲带着女儿杨添淇走进了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



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不仅首次在“五一”期间全天开馆,还在5月1日、5月3日两天举办“我和劳模有个约会”沉浸式展览活动。展览活动融知识性、艺术性、互动性为一体,可让沈阳市民近距离、沉浸式感受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同时,“五一”期间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推出的“打卡劳模馆兑换电影票”活动,也让更多的职工到劳模馆参观打卡分享感受,免费领取到了沈阳市工人文化宫观影券。
展览 沉浸式体验,解说与实景演出相结合
“‘工人’这两个字,摞起来不就是个‘天’吗?咱们工人得把天给挺起来!”闻名全国的“马恒昌小组”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开展抗美援朝劳动竞赛。“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照样做得到!”在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的展位上,一场生动的表演正在进行。
“在沈阳气体压缩机厂有个叫吴家柱的劳模,他和沈阳拖拉机厂劳模林海丰,还有沈阳高压开关厂的劳模吴大有,没事就凑到一块堆,搞技术革新。在三个人的带头发起下,一个对后来新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组织——职工技协就在沈阳诞生了。”在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二楼,在职工技协的成员在吴家柱的家里研究技术难题的雕像前,演员以评书的形式,再现了这个场景。
沉浸式展览采用解说与实景演出相结合的方式,在介绍展馆内百余名劳动模范和集体先进事迹的同时,重点介绍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三位职工技协发起人,田桂英、阎德义等代表沈阳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全国劳动模范,以演员实景演出、评书表演、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讲述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让崇尚英雄、尊重楷模、争当劳模成为全市人民的价值共识,进一步凝心聚力,鼓舞沈阳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当先锋、打头阵。
演员 有一线职工,也有大学生志愿者
沉浸式展览的表演者有一线职工,也有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劳动者》、“沈阳e工会”APP报名,通过培训,参与到演出中来。
扮演“开国劳模”马恒昌的志愿者林浩是中船沈阳辽海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会副主席,他说:“希望通过我们的演出,让参观者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沈阳劳模的事迹,感悟新时代劳模精神,并将劳模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职工自己来演劳模,我有幸扮演全国劳模郭维林。在不断钻研人物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好。”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项目经理邢天,是一名年轻的90后志愿者。他告诉记者:“我演绎的是郭维林和他师傅的故事。希望可以把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承担的劳模精神传递给大家。”
“我扮演劳模田桂英,1950年的‘三八’妇女节,田桂英所在的包车组正式运行,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谱写了中国妇女运动史的新篇章。我看到了一个乐观、勇敢、有担当的女劳模,从她身上我也汲取了前进的力量。”农业大学志愿者晓琳说。
观众 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
全国劳动模范、鲁园农民工工会主席王义华带领来自全市多所学校优秀学生代表及家长们观展,她说:“特别喜欢沉浸式展览活动,更加生动地讲述了劳模故事,让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能够创造幸福。”
“我特别喜欢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看到‘五一’期间有沉浸式展览,我第一时间在‘沈阳e工会’APP上报名。”沈阳仕腾科技有限公司职工穆然说:“观展下来,感觉不虚此行。劳模们鼓舞和推动着我们年轻人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李晓佳带着两个女儿一起观展,来自淮河小学四年级的张馨予一边拉着妹妹张芯源观看展览一边说:“我和妹妹也要向劳模们学习,多多锻炼本领,一起变得更优秀。”
今年69岁的高永恒专门跟老伴一起来观展,他说:“一走进劳模馆,我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又回到了年轻时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五一”期间,同时启动的“打卡劳模馆兑换电影票”活动吸引了很多参观的市民踊跃参与。刚一发朋友圈,就获得几十个赞的郑钧文,一边换观影券一边开心地说:“这个活动特别正能量,让我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五一’。”
来源:地铁第一时间•劳动者专刊 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振宇/文 王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