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企业与院校间的资源“围墙”,将分散的“孤岛”串联成强大的“培育网络”。10月24日,在沈阳市总工会的统筹推动下,沈阳工匠学院联盟应运而生,它以“联盟化”的钥匙,开启了沈阳工匠规模化涌现、有序化成长的全新篇章,为沈阳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
为深入贯彻全国总工会关于工匠学院建设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1+1+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沈阳工匠学院(沈阳职工大学)与全市21家企业和院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沈阳工匠学院联盟”。这一战略性举措标志着沈阳市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构建协同化工匠培育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联盟以“培育工匠人才、服务产业发展”为核心,旨在打破企业与院校间的资源壁垒,建设具有沈阳特色“联盟化运作、产业化对接、协同化培育”的工匠学院体系,打造“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工匠培育新生态。
整合实训资源,支持学员跨基地实训
为确保联盟科学决策与高效执行,联盟将设立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与秘书处三层组织架构,同时聘请专家、学者及大国工匠组建专家委员会,充当“智库”,致力于推动协同创新与技术攻关。
资源整合与共享是联盟建设的基石。联盟成员单位所属的实训基地将经市总工会统一授牌为“沈阳工匠学院实训基地”,并明确各自培养方向。联盟将建设统一的资源调度平台,实现实训设备、场地时段等信息的透明化与高效匹配,支持学员跨基地实训。
中建九局集团试验检测公司项目负责人翁帅表示,联盟的成立将给企业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大家优势互补,技术交流,解决技术难题。另外,校企合作也可将企业优秀员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大家共同为沈阳制造业的振兴培养更多“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卓越人才。
精准对接产业,共建“雁阵”培育体系
建立沈阳工匠学院联盟之关键,在于“破壁”与“重构”。其战略远见,更在于构建了一个“雁阵式”的工匠培训体系,联盟并非追求“大水漫灌”,而是精准覆盖基础技能到顶尖攻关的全链条人才需求,设计了从广大产业工人到顶尖大国工匠的递进式培育路径。
据了解,由沈阳工匠学院牵头组建联盟师资库,实行跨基地授课,面向广大产业工人开展岗位适用性和基础技能培训,夯实“企业工匠、产业工匠”基础。另一方面,面向技术骨干,聘请大国工匠和行业专家开展“导师带徒”培育及专精技能培训,重点赋能培育“辽宁工匠”与“大国工匠”的领军人才。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马长好表示, 联盟的建立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新人可获得“岗位适用性”培训,快速融入;骨干能接受“专精技能”淬炼,向上突破;尖子则可进入“导师带徒”体系,向“辽宁工匠”“大国工匠”的顶峰迈进。这种系统性的设计,让工匠人才的成长从“自然生长”转变为“有序培育”,这也为沈阳的产业升级储备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联动开展品牌活动,立体化弘扬工匠精神
联盟还将联合举办各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并将获奖选手直接纳入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同时,系统展示培育数据、创新成果与工匠事迹,立体化弘扬工匠精神。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联盟还将同步成立“沈阳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速创新成果在产业内的转化与应用。
在这里,一个企业的技术难题,可以成为多个工作室联合攻关的课题;一项创新成果,能在联盟内快速转化推广。这种开放、协同、共生的生态,不仅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更将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沈阳产业发展双向奔赴、同向同行。
作为联盟成员院校代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副主席杨正君表示,沈阳工匠学院联盟的成立,是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育的关键一步。“对我校而言,联盟打破了校企间的资源壁垒,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产业最前线的通道。这不仅让教学更加贴近产业实际,更能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到工匠精神。”
沈阳开放大学副校长汤晓伟表示,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网上工匠学院,学校将与企业合作,把工匠技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制作成网络产品,让更多产业工人可以实现处处时时都能学习的目的,通过现代化技术提高自身技能。
汇聚各方优势,构筑人才培育“强磁场”
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特别是技能人才队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是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建设沈阳工匠学院,组建“沈阳工匠学院联盟”,并非一次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一次深具战略眼光的制度创新与体系性破题。
沈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的全面振兴,根基在产业,核心在人才。沈阳工匠学院联盟的成立,通过构筑一个强大的“人才磁场”,不仅让本地的技能精英汇聚一堂、相互激发,更将吸引八方贤才,共同为沈阳的振兴大业贡献智慧与力量。这是沈阳市总工会聚焦振兴发展大局、服务职工成长成才的战略性举措。
我们相信,通过汇聚各方优势,联盟必将成为培育一流产业工人队伍的摇篮,让“沈阳工匠”的金字招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指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