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工作间隙的企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学校操场,职工们不约而同地起身、伸展、转体、踢腿——短短十分钟的工间操,已成为沈城职场中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近年来,沈阳市总工会将工间操作为职工健康管理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其从“赛事展演”走向“日常习惯”,让健身融入工作,让健康常驻生活。

“作为在沈阳推广11年的职工文化品牌项目,2025年沈阳市职工工间操(全健排舞)展演刚刚结束,活动吸引了20余家企业参与,14家单位脱颖而出晋级决赛,200余名职工登台展演,能看出职工对这种健身方式的喜爱。”沈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以工间操大赛为契机,全面推动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建设,让工间操走进生产一线、走进社区、走进学校,成为职工文化建设和关爱职工的重要内容,并形成固定时间、长期坚持的良好健身氛围。”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工间操成职工“充电站”

“起初大家还有些不好意思,现在一天不活动反而不自在。”岐山一校教师纪园园说:“工间操就像工作中的‘充电站’,做完之后身体舒展了,精神也更饱满了。”伴随着欢快激昂的旋律,教师们利用午休时间集体锻炼,动作规范、神情投入。工间操不仅提升了职工的身体活力,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很多职工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颈椎腰椎都不太舒服。自从工会推广工间操后,越来越多人愿意每天抽出十分钟动一动,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也更融入集体,这样的场景真的很美好。”于洪区妇幼保健所孙秀敏认为,工间操不仅有效缓解了久坐带来的腰背酸痛与颈椎不适,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情感与默契。
工间操千姿百态 在沈城大地“全面开花”
如何在多元场景中让工间操真正“扎根”?沈阳市总工会的答案是:形式不拘一格,让锻炼“接地气、聚人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职工的实际需求,市总工会指导基层工会灵活设计工间操的内容与形式。
时间上,有企业优化排班,分批组织工间操,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的影响;也有单位将工间操“搬”到线上,方便职工随时“云打卡”。内容上,既有延续传统的广播体操,也有融合太极拳、健身操、舞蹈等元素的创新编排。“我们不要求统一模式,关键是激发职工参与热情,让大家愿意动、乐意练。”沈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2025年沈阳市职工工间操(全健排舞)展演中,和平区社区工作者凭借一场改编自《哪吒之魔童闹海》主题曲的表演——“光和同行 社区守护者”,赢得满堂喝彩。“我乃社区工作者,敲门暖心传真情;红色马甲混天绫,三头六臂走万家”的生动演绎,跳出了社区工作者的精气神。“我们不仅是服务群众的‘三头六臂’,也是练舞室里的‘追梦舞者’,大家都非常喜欢工间操。”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杨梓晨笑着说。

在沈阳盛京大家庭运营有限公司,职工将扇子舞融入工间操,红色工装与翻飞彩扇相映生辉,既锻炼身体,又极具观赏性。“工间操现在可是大家的‘心头好’。我们现在跳的这套叫《古韵新风・舞耀方城》,从一开始拿扇不稳,到后来挥洒自如,从动作生疏、膝盖磕青,到最终一气呵成——大家都变得更自信了。”职工张荣艳真切感受到工间操带来的变化。

从“跳”到“文化” 工间操正成为职工生活的一部分
“身心舒畅,工作才更有劲儿!”——职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工间操受欢迎的原因。方便、减压、提升“健康指数”,职工当然乐于参与。
工间操的常态化开展,不仅是职工健康的“微保障”,更彰显企业文化与职工归属感、幸福感的“软实力”。铁西区卫生行业工会副主席孙静说:“工间操看似占用了十分钟,实则换来整天的效率与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这项“健康投资”的价值。一位企业工会负责人坦言:“过去总觉得锻炼耽误生产,现在明白,职工身心健康才是产能的最大保障。”

如今在沈阳,工间操已超越简单的身体锻炼,成为一种职场文化、一种生活态度。它让职工在忙碌中学会“暂停”,在集体的节奏中找到“共鸣”,在健康的积累中实现“赋能”。未来,沈阳市总工会将继续深化职工文化体系建设,持续点燃职工的运动热情,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以更强健的体魄、更饱满的状态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十分钟虽短,却足以唤醒身体、振奋精神;工间操虽小,却承载着城市对劳动者最深切的关怀。当工间操的旋律再次在工间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职工舒展的身姿,更是沈阳职场中那股温柔而坚定的改变力量——工间操悄然改变着职场生态,拉开了“中国梦·劳动美”的动人画卷。
来源:指尖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