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会要闻
 

沈阳市召开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发布时间: 2022-06-29

  6月21日,沈阳市召开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市委副书记、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王永威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一级巡视员,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顾少清参加会议。会议通报2021年工作进展情况并部署2022年改革任务。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要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价值,让学习劳模工匠、争当劳模工匠成为广大产业工人主流价值取向;要完善产业工人技能体系,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联盟;要创新产业工人成长发展制度,优化产业工人维权服务保障,扎实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各项工作。要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责任担当,深化协同配合,抓好宣传引领,全面提升全市推进产改工作质量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各级宣讲团深入基层企业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将党的创新理论、“四史”宣讲送到产业工人身边,全市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000余场,受众23万余人。持续开展“最美沈阳人”“最美职工”等评选活动,创作编撰广播剧《北上》、音乐剧《镌·刻》、报告剧《激流勇进》、图书《沈阳工人运动史纲》等一批优秀文艺文化作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工会新媒体广泛宣传劳模工匠事迹。新建铁西区劳动公园劳模园和皇姑区尉凤英事迹馆。2021年沈阳市劳动模范评选表彰中生产一线劳模的比例提高了11.2%,推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劳动奖章一线产业工人比例达到80%。“两优一先”推荐表彰注重向产业工人党员倾斜。新发展产业工人党员1969名,占总数的20%以上。在市人大换届中,有81名产业工人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较上届增加了27名;在市政协换届中,新增加2名产业工人委员,产业工人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有效提升。

二、产业工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聚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入推进“人才新政3.0版”,制定出台《沈阳市全职引进高技能人才生活补贴实施细则》等人才政策。制定印发《沈阳市加大技能人才选拔激励实施意见》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制定《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沈阳市科技创新成果补助人才专项细则》等5个配套政策措施。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公共就业”模式,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62场,提供岗位4万余个,吸引求职者16.9万余人。

三、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沈阳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沈阳市参与“双元制”企业培训补贴实施意见》等政策,投入2.5亿元支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投入4157万元在中职学校建立18个高水平产教融合职教集团,1000余家区域、行业骨干企业参与,以订单模式强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沈阳特色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构建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已备案自主评价企业、技工院校和社会组织41家,完成自主评价3417人次。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百万人次,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5.46亿元。创建5个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将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和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纳入“盛京杯”工业设计大赛。

四、产业工人服务保障质量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沈阳市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持续在全市50家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监测点,就企业生产经营、劳动用工、工资分配、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状况进行监测。开展重点职业病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扎实做好产业工人职业病预防控制服务。加大购房补贴、生活补贴、人才驿站等引才宜居政策的落实力度,发放首次购房补贴1.32亿元,发放吸引人才就业创业租房补贴资金3399万元。充分利用“沈阳e工会”APP网上阵地,搭载网上入会、互助保障、困难职工申请、在线课堂、福利在线等功能,向产业工人提供多样化的网上普惠性服务。

2022年“计划表”

 1 坚持政治引领先行,全面夯实思想基础。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班组、学校课堂开展宣讲。开展“最美沈阳人”“最美职工”评选,选树命名一批市级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示范点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

2 创新技能形成体系,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互结合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工厂化办学、双元制教育、学徒制等模式,定期组织产业链头部企业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进行对接,开展菜单式、订单式、项目化培训。推进人才评定机制创新,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相关职称评审贯通机制,推动实现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互通互认。积极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全力抓好以“盛京大工匠”“沈阳市优秀技术能手”等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 拓宽职业发展渠道,促进产业工人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合力推动各类企业对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奖、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同等待遇。推动建立和完善与高技能人才特点相适应的人才使用制度和薪酬制度。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逐步完善培训、竞赛、晋级、激励一体化人才培育机制。实施职工技术协作创新“五千行动”,举办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深化“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4 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互联网+公共就业”功能,构建集智能决策、主动服务、精准帮扶、精确监管为一体的就业人才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进一步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筹集力度,着力解决产业工人住房短缺问题。加强产业工人健康服务,切实保障产业工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强化公共服务阵地建设,建设“新时代职工之家”服务体系。

5 强化制度支撑保障,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视察。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舆论引导和宣传力度,开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题社会宣传,持续扩大沈阳优秀产业工人典型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地址:沈河区市府大路411号 沈阳职工之家 邮箱:syzghwz@163.com 沈阳市总工会服务热线:12351
营商环境投诉邮箱:syszghysts@163.com 营商问题投诉热线:024-22852927 监督电话:024-24142099 监督网上信箱:szjgjw@sina.com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3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