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铁置业集团沈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置业沈阳公司”)内喜气洋洋。此前,在沈阳市城建交通农林工会系统2025年沈阳市产业工匠、沈阳市产业青年工匠认定中,该公司的闫凤民被认定为市产业工匠,苗育田、张大勇被认定为市产业青年工匠。看着他们手捧证书、意气风发,同事们满眼羡慕。

闫凤民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正在讨论技术创新。
这些荣誉的取得,缘于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的持续投入。自2019年起,中铁置业沈阳公司工会实施“创新工作室孵化计划”,选取各领域技术骨干组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先后成立由闫凤民、齐丹等5人领衔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覆盖大商务管理、设计研发、施工工艺等关键领域,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创新体系。据该公司工会负责人介绍,在多技术领域建成职工创新工作室后,工会全方位助力职工创新创效,不仅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还对接专家指导。
在创新体系的支撑下,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公司工会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5名钢结构领域专家对职工创新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公司设计研发部部长闫凤民深受启发。2023年,他参与的《大空间复杂场馆钢结构体系建造关键技术》项目,研发出集合大跨度、多形式组合、复杂节点钢结构体系建造的方法,使大空间复杂场馆建设可减少用钢量8000余吨。闫凤民说:“有专家指导,我们创新少走了不少弯路,也坚定了持续创新的信心。”齐丹职工创新工作室提出的《大数据房地产建安成本造价查询管理平台V2.0》项目,实现目标成本快速编制,将招标周期从2个月压缩至1个月,大幅提升了项目推进效率。
在职工创新工作室引领下,公司掀起青年职工“学技术、比创新”热潮。通过名师带徒、项目实战等方式,累计培养高级工程师14人、技术骨干30余人,形成结构优良的人才梯队,苗育田、张大勇、闫凤民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个人攻坚到团队集智,“创新工作室孵化计划”让智慧火花汇聚成发展动能,通过“工会搭台、职工唱戏”培育高素质人才,催生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公司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学技术奖2项、省市级各类奖项10余项,相关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来源:辽宁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