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金句
矢志创新,砥砺前行。突破材料垄断,做中国最强产业链。
——祝庆龙

“小时候,爷爷总说‘学门技术,一辈子有饭吃’。”2025年沈阳工匠、沈阳帕卡濑精有限总公司高级工程师祝庆龙深情回忆。在他心中,爷爷是位了不起的技术工人——抗美援朝时期,正是这些“老八级工”用精湛技艺保障了武器维修,守护了国家安全。这份工匠精神的种子,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从沈阳工业大学毕业后,祝庆龙专注军工及汽车材料研发十三年,带领团队攻克水性阻尼涂料、油箱及电池壳防护胶等多项“卡脖子”技术,成功打破跨国企业垄断。凭借突出贡献,他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拥有实用新型专利5项、论文5篇,成为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一面旗帜。
“小涂料”突破“技术墙” 打破“不可能”的攻坚路
2019年,祝庆龙首次接到“水性阻尼隔音涂料”研发任务时,面对的是一道几乎无解的难题。这种主要用于高端汽车的环保材料,当时仅欧美能够生产,核心技术对中国严格封锁。
整整两年时间,他和团队在实验室和汽车厂之间往返奔波:白天在生产线上观察喷涂效果、记录问题,晚上回到实验室调整配方。最艰难的应用阶段,团队常驻汽车厂,每天召开“问题复盘会”,实验室连夜调整参数,次日立即验证。
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条生产线,价格从每公斤40元降至10元,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我们不仅打破了欧美垄断,更让国产汽车用上了性价比更高的环保材料。”祝庆龙自豪地说。

“老课题”作出“新文章” 技术创新成为标杆
2021年,祝庆龙接手“油箱及电池壳防护胶”项目。当时使用的传统PVC胶种环保不达标,面对客户需求和环保责任,他果断带领团队转向水性防护胶研发。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替代,更是升级。”祝庆龙和团队从配方设计入手,经过上百次测试,最终完美达到设计要求。如今,该产品已成为行业“环境友好型防护胶”的标杆。
“这不仅是技术转型,更是行业趋势。”祝庆龙坦言,随着国内汽车加速“出海”,欧美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只有主动革新,才能让企业不被淘汰。”从传统PVC胶到水性胶,他带领团队推动公司实现环保转型,用技术创新为企业赢得未来。
有人说材料研发是“幕后工作”,但祝庆龙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当我研发的产品降低了车身噪声,减少了环境污染,让城市空气更清新——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
“我生在沈阳、长在沈阳,而帕卡濑精正是沈阳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祝庆龙表示,“希望通过我的故事,让更多人才留在沈阳,共同提升沈阳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从爷爷那辈的“老八级工”精神,到新时代的材料突破,祝庆龙用十三年的坚守证明:匠心传承,不仅在于技术的精进,更在于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担当。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