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产业工会动态
 

匠心密码|风电场上,“无人区”里闯“新”路——记2025年沈阳工匠,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阎放

发布时间: 2025-10-09

工匠金句

让高速旋转的飞轮,不仅驱动能量的流转,守护电网的稳定,更驱动中国制造、沈阳制造在世界能源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

——阎放

利用飞轮的高速旋转,把电“存”储起来,待需要时释放出去。这就是飞轮储能,一个高速成长的新能源应用万亿赛道,在平衡电力供应、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沈阳,一家成立仅七年的公司,已飞速成长为我国飞轮储能行业龙头企业、辽宁省首家制造业“独角兽”——让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赢“转”市场的,正是自主研发、硬核领先的磁悬浮飞轮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回望来时路,公司研发部部长阎放深有感触。

从一台样机“零帧起手”

在研发初期,阎放也是第一次接触磁悬浮飞轮技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摸索。飞轮要在每分钟数万转的高速下保持稳定,就像让一个陀螺一直稳稳地原地旋转,不允许有丝毫晃动;控制系统则必须在一眨眼之间完成调节。更难的是,还要把机械、磁轴承、高速电机、大功率变流器、阵列控制等多方面技术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地组合起来……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当时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

在技术攻坚的那段日子里,阎放的办公桌上,图纸摊了一层又一层,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只为得到“最优解”;程序一次次调试,以达成“毫秒级”响应……办公室的灯常常是整栋楼里最晚熄灭的。

从一台国外买来的样机,到诞生自主生产的初代产品,过程充满挑战。为了验证设备,阎放和团队带着产品奔赴风电场。那里条件极其简陋,山上只有矗立的风机和一台孤零零的飞轮储能集装箱。下雨了,那只集装箱就是大家唯一能躲雨的地方。

伴着呼啸的风声和机组的轰鸣,阎放与同事们昼夜奋战。终于,设备调试成功,顺利实现了并网运行!站在风机的旁边,拍下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合影,“那个时刻,我就在心中憧憬着,有一天,我们微控的储能集装箱能成片矗立在新能源场站,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阎放说。

从一个憧憬到梦想“变现”

不过几年光景,憧憬已走进现实。近年来,沈阳微控参与了一系列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深耕储能装备产业一线的阎放,作为微控方项目主要负责人和技术总工承担起了重任。

在中企国云山西永济100MW飞轮+锂电池混合储能电站项目中,他牵头完成飞轮储能系统的总体设计、电气集成、控制策略开发及并网调试工作。这个项目是目前国内部署规模最大的飞轮工程示范,具备快速响应、高频充放电能力,项目已完成全流程测试,技术成熟度与并网性能显著领先同类项目。

在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项目——三峡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中,他提出“飞轮能量一致性控制+网侧闭环补偿”策略,显著提升了多飞轮系统的响应稳定性与调频精度,项目顺利通过权威验收,具备良好行业示范效应。

在阜新海力板风电场项目中,他带领团队完成飞轮与4.5MW电池储能系统的协同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构建了“飞轮主调、锂电补能”的混合调频结构,成功验证了飞轮在提升风电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能力方面的工程价值。

从一只飞轮“转”向广阔天地

宝剑锋从磨砺出。从重大项目实践中磨炼本领,阎放构建了从核心部件、系统控制到工程交付和产业化落地的完整技术体系,也成长为推动飞轮储能装备自主可控的青年技术骨干。目前,他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在审发明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主导开发的“电力调频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获得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24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通过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产品鉴定,具备广泛的工程推广价值。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站在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战略风口上,沈阳微控用技术硬实力,成功起飞——从国外引进的一台百千瓦级试验飞轮储能设备起步,到如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完全自主研发、持续迭代优化,建成百兆瓦级、成片布置的储能场站并投入商业化运行,展示出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具备自主可控、规模化部署的能力。

一重山外一重关。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的风电场站,成了“阎放们”创新创造的舞台,把技术攻坚的脚步迈进“无人区”。一只飞轮,“转”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转”出一片向绿向新的广阔天地。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

 

 
地址:沈河区市府大路411号 沈阳职工之家 邮箱:syzghwz@163.com 沈阳市总工会服务热线:12351
营商环境投诉邮箱:syszghysts@163.com 营商问题投诉热线:024-22852927 监督电话:024-24142099 监督网上信箱:szjgjw@sina.com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3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