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沈阳工匠、沈阳华兴防爆器材有限公司王家强,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读书对于我来说既是破解技术难题的“金钥匙”,也是推动工艺革新的“加油站”。
每次在车间里攻克完技术难关,回到办公室,我总爱走到书架前翻一翻——那里藏着不少陪我走过研发路的“老伙计”,其中有一本《工程师的胜利》,更是让我反复品读、常读常新。

《工程师的胜利》这本书原著的作者保罗·肯尼迪是牛津大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任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书中以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解读那场史诗般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本书中提到了很多因为战争产生的新式武器,比如英国皇家的轰炸机、苏联红军的T-34坦克或者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战法。本书分析了伟大的战略必须按照步骤去实现,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人去完成。
可见夺取战争的胜利就如同完成一项由大量工程师合作完成的巨大工程,工程师也可以被理解为“通过高明巧妙的计谋带领他人解决难题的人”。
这本书论述了巨大的生产能力在战时并不能意味什么,除非它被得到正确的利用,除非它的资源能够被投入到正确的地方。钢铁总产量并不意味着什么,除非这些钢铁被用来制造“艾塞克斯”级航母。铝、橡胶、铜也只有用于制造B-29才能对战争具有意义。技术工人本身并没有特殊意义,只有当本·莫瑞尔将他们组织起来,成为海军工程部队的一员,他们才能对战争发挥影响。平底船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但当海军陆战队将其改造成登陆艇后,其意义就因此显现出来。尖端鱼雷没能发挥多大作用,只有在它的问题被一些人所发现并得到成功解决后,它的作用才真正发挥出来。远程航母没有太大意义,只有当有了远程加油船并伴随行动后,远程航母才真正有了重大意义。
必须让合适的人、合适的组织机构、合适的团队去放手做试验。我们必须找到能在实战中使用的解决方案,这才是太平洋战争获胜的重要原因。
读完保罗·肯尼迪所著的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作为一名一线技术工人,书中那些关于战争中科技力量发挥关键作用的阐述,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对自身工作价值的全新认知,也让我对技术与战争、技术与胜利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勇于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