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中学“劳模创新工作室”

发表时间:2020-11-19

       大众创业   充分发挥劳模引领作用    万众创新   努力打造劳模创新平台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引领作用。120中学“劳模创新工作室”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主旋律,立足学科实际,聚焦学科课堂,团结带动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二次创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前身与发展

沈阳市第120中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前身是“名师工作室”,从2012年开始,我校组建名师团队,名师指导一线教师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为激励一线教师教学创新,一直以来充分发挥名师率先垂范效应及带头作用,成立了“名师工作室”。

        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15年8月,120中学名师工作室被沈阳市首批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以来,市、区总工会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和部门多次莅临我校调研指导。

        (一)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制度化

        为进一步规范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我校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依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了工作章程,劳模工作室成员按照章程中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发挥劳模带头示范作用,放大劳模效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制度,其中包括学习制度、导师制度、研讨制度、学术交流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经费制度等。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一系列导师引领、定期培训、研讨学习、学术交流、科研等活动,从而使工作室不断规范化。

        (二)优中选优,劳模引领,劳模创新工作室人员多样化

        刘刚校长为领军人物,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阳市优秀专家、皇姑区劳模,他带领区劳模段晋明、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波、赵立强、李晓东,省学科带头人马明阳、沈阳市名师宋振田、辽南协作体命题人徐芳、“型”老师吴红梅、皇姑区首席教师孙丹、名师教研组长赵戈新、于秋凤、梁涛12人组成工作室成员,使120中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稳步发展。

        (三)固定场所,规定时间,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稳定化

        劳模创新工作室有专门的固定场所,面积达160平米,硬件设施完备,工作室开放时间为为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为了全面推动120中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劳模名师们两人一组,全天候轮流在劳模工作室工作,劳模名师们可以有独立安静的空间、配备高速运行电脑,在这里可以常规备课、批改作业、出题、教研等教育教学工作。劳模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力求资源共享最大化。

        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要活动情况

        (一)导师示范,助推青年,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创新化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1.受聘“80后”导师。2015年学校党委举办了 “80后”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的启动仪式,聘请劳模名师团队为“80后”青年教师的导师。为了让120中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秉承宗旨,恪守己业,让“60后”劳模名师团队更好的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激励“80后”青年教师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两年来导师们带动青年教师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教师集体教研和备课、师徒互相听评课交流、新旧教案的变化更新、教科研活动的培训等培养计划,通过劳模名师团队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年轻教师更快成长,为学校发展担责担力。

        2.以老带新,思教思学的崭新平台。在这里,解决了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焦虑感和不安定感;让五教龄教师站稳讲台;让十教龄的老师创新教学;让十五教龄以上的老师以老带新、师徒帮教带动各学科教师更上一层楼。传播着一种倾囊相助、虚心向学的新风尚,辐射出一种追求向上、术业求精的正能量。

        3.指导青年教师,精品录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学校通过使用录播教室,为“80后”青年教师指导并录制一堂精品课,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导师们精心设计、课堂剖析、教学指导,通过网络绽放120中学课堂的光彩。

        4.交流平台上的促膝而论。为将“80后”成长计划落到实处,为“80后”青年教师与导师之间架设起沟通学习的桥梁,在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的积极筹备下,集各科名师于一堂,纳学科精华于一室,慕名而来的青年教师络绎不绝,每天可达三十多人次。跨学科,跨年龄,互教互研,促膝而论。一天下来,导师们往往口干舌燥,但仍激情不减,而前来受教的青年教师则收获满满,获益匪浅。

        (二)成长培养,业务培训,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职能化

        1.培训中的教学创新。 2015年5月“劳模创新工作室”导师吴红梅带领“80后”青年教师到上海的建平中学和沪新中学进行“教师专业成长”和“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培训;到苏州木渎中学参加翻转课堂学习,体会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先行的成果。

        2.导师深入课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导师们每天深入课堂,引领一线教学,当好各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劳模名师们多数都是奋战在高三一线的重要岗位,尽管个别劳模在高一教学,但是他们进入高三课堂,配合高考精神为高三“80后”的青年教师把握方向感,导师徐芳将2015年高考英语成绩在全市排名第二的经验传播到新高三英语团队,辐射英语教学更进一步。劳模们每天针教学情况听课、评课,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提出教学的改进方案,然后研讨课上不足,评析课堂内容;导师马明阳带领高三“80后”教师陈香菊参加全国化学实验教学选拔,荣获展示作品一等奖。导师们及时有效地给为青年教师指导教学,为高三的备考保驾护航。

        (三)借助劳模,完善自我,劳模名师提升自身能力

        借助劳模工作,劳模名师们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实践,在各个方面作表率。赵立强任高考、沈阳市模拟考试命题人,参加人教B版教材的修订工作,下一步将在竞赛辅导工作中做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尝试;徐芳、马明阳劳模名师辅助辽南协作校和沈阳市期末统考等部门进行配合命题;梁涛继续补充自己建立的高考题库2015年试题库,编写辽南导航题;于秋凤任高中教材编辑校对,现模拟沈阳市一模试题难度为学校高三年级出题;孙丹、李晓东参与辽南导航题一书编写,针对高三考试分析和备考策略进行编写;劳模名师们无私奉献,踏实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工作,为劳模名师工作室再立新功。

        几年来,在名师引领带动和劳模辐射示范下,仅2015年9月——11月期间,青年教师获得全国、省、市、区优秀课十七节,省、市、区级论文二十余篇,2015年10月18日高越代表学校应邀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年会,并做了题为《手持技术与高中特色教学的整合研究》的报告,扩大了学校学校数理特色的影响力,受到与会专家同行高度赞誉;通过皇姑区推选,成为“师德演讲团”主力成员,在区内演讲宣传;2015年10月28日在苏州参加翻转课堂学习,徐春娟、刘兴楠、李然获得全国第五期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优秀成果展示一等奖;伊妍、林博、舒乐、林琳、邵彦博、崔升姐获得全国第五期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优秀成果展示二等奖;2015年11月陈香菊参加省创新实验选拔,获得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展示作品《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创新》被评为一等奖;李燃在第五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现场课评比中,执教《交友之道》获得特等奖;邵彦博、王莹莹参加辽宁省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录像课;2015年10月,周明辉参加辽宁省基础教育实验录像课选拔;2015年11月,郭玮参加沈阳市体育课比赛,获得一等奖;2016年4月,在武汉举行第三届“师生杯”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大赛,我校派9人参赛,均获微课设计一等奖;2016年1月,在山西太原举行全国德育与班主任工作创新发展论坛,我校有三位老师参与;2016年4月数学组付博参加微课《含参数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获全国微课设计一等奖;2016年9月数学组潘戈被评为沈阳市名师;2016年10月物理组高晓楠在首届“辽海杯”辽宁省中学理科实验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了个人和团体双料第一名的好成绩;2016年12月物理组王云凯代表皇姑区参加沈阳市各学科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

        (四)课题研究,劳模引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打造教育品牌,需要高水平的教育,而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2016年4月沈阳市皇姑区一线教师科研课题立项申请,此项《劳模引领下的教师队伍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课题现为中期实施阶段,于今年将结题,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实践、科研课题成果等作用。

        (五)交流培训,劳模研讨,劳模创新工作室逐渐提升化

        1.劳模工作室的马明阳老师,2016年5月在鞍山八中举行的鞍山市第二届教学开放周活动中,与来自鞍山八中、鞍山十三中的共三位老师进行了课题为《离子晶体》的同课异构教学。在课后交流中,鞍山市教师们表示:马明阳老师课堂设计高屋建瓴,有深度有广度,充分体现了沈阳市第一二O中学专家教师的风采,并对鞍山市化学课堂教学有显著的指导作用。教师走出去,展示了沈阳市第一二O中学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合作教研的风气;学校走出去,彰显出我校强大的影响力并提升了我校在省内的知名度。

        2. 劳模工作室的马明阳老师,2015年12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教学实验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与保管》宣贯研讨会上特邀请做了《化学实验室安全》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马明阳为600多名与会者做了一场生动的安全培训,受到了全国各地装备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充分体现了沈阳市第120中学教师队伍扎实的专业功底,合作教研的风气;也能看到奋进中的120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能力,规范实验管理等先进做法,为沈阳教育增添了色彩。

        3. 劳模工作室的徐芳老师,2016年11月参加沈阳市英语骨干教师到苏格兰Greeknock小镇上的西苏格兰学院进行境外培训,为期六周的英国之行的学习课程中,除了有课堂教学内容,更有社会实践及活动安排,内容充实而丰富。让老师亲自感受到了西方教师们灵活多变、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给培训老师带来的学习的震撼和享受!

        (六)资金引用,硬件更新,劳模名师提升课堂模式

市总给予我校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经费,我校用于教师培训、劳模引领“80后”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模型、微课堂资源平台等,让我们的劳模名师们到各教育大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走出去、访出去、教出去,“催生”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办学管理水平,提高劳模名师们的效应放大,对学校的发展及创新教学起着助推力量。

        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展示

       (一)高考佳绩,劳模创高,连续获综合评估大奖

        在2020年高考中,120人靠“自律、求真”“永争第一”的精神,再攀高峰,创造了新的辉煌。

        斩获多个魁首,获得五项第一

        1.理科最高分691分,是市同类重点中学状元;

        2.理科600分以上228人,是市同类重点中学第一名;

        3.文科600分以上54人,是市同类重点中学第一名;

        4.文理合计600分以上282人,是市同类重点中学第一名;

        5.理科670人以上有7人,文科640分以上有9人,是市同类重点中学第一名;

        理科状元进清华大学:

        高三、11分于骁航同学以691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中科大少年班里唯一一名东三省考生:

        高二年级不满16岁的张为祎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为2020年东三省唯一一名被该校少年班录取的学生。进一步扩大劳模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的精神,120中学劳模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一直成为各学科的领航者,继续发挥劳模的先进、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为120中学能够站在荣誉的顶端冲锋陷阵!为实现120中学的完美明天而不断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