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沈阳市工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辽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495名代表,肩负百万职工重托,以更加豪迈的姿态、勇于担当的精神,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强音。
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将成长为工匠人才
全国劳动模范、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厂王刚班班长 王 刚
大会报告为未来五年沈阳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绘制了宏伟蓝图,尤其是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工匠人才培训等方面,目标明确、举措有力,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方面,报告提出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和全周期培育机制,这无疑为广大产业工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全链条政策体系将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具有沈阳特色的政策措施,提升产业技术工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为我们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全周期培育机制则从源头培养、技能提升、梯次选育、人才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助力产业工人成长,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实现从“工”到“匠”的转变。
在工匠人才培训方面,报告提出建立技能人才数据库,构建“雁阵体系”,每年培养工匠人才 500 名以上。这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打造“萃智云”职工线上技能培训服务系统,结合线下各级工匠学院、实训基地等阵地和送技能进企业、劳模工匠创新训练营等载体,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我相信,在这样的培训体系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将成长为工匠人才,为沈阳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全国劳动模范、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车身车间返修段工段长 安 亮
沈阳工会十八大报告让我深感振奋与鼓舞。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过去的五年里,工会为我们职工做了很多实事。咱们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融入沈阳振兴发展,以职工为中心,真正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大会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力锻造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这让作为一线职工的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一线职工的春天来了。报告中提到了对我们技术工人全方位提升,包括思想、素质、地位待遇等。还提到了对我们一线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全周期的培养机制,为技能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到工作岗位,我首先要立足岗位,精益求精。作为劳模,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追求卓越,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次,要做好传帮带教,培养人才。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职工,帮助他们成长进步,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再次,创新引领,推动发展。我要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助力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工会工作崭新篇章
市劳动模范,市教育研究院(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赵克非
大会报告旗帜鲜明、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政治站位高、思考谋划深,工作部署明。无论是五年奋斗历程的梳理、工作不足的查摆,还是今后五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部署,都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深受触动。
大会召开,恰逢全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我们深刻领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内涵,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在中国式现代化沈阳实践中团结奋斗,影响深远。
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基层工会工作者,我会深刻领会大会精神,并带回一线,向工会干部、教职工传达到、传达好,以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职工社团建设、单身交友、女职工关爱室、女性讲堂等现有工会特色工作基础上,以教职工为中心,开展花香书屋、“三心事”信箱、家庭教育大讲堂等专项工作,充分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激情和劳动热情。
工作中,我会把大会报告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竭诚服务教职工,高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服务振兴发展、弘扬与践行教育家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的新时代火热实践,奋力谱写工会工作崭新篇章。
让工会“服务圈”更好融入职工“生活圈”
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正良社区党委书记、联合工会主席 郭明胜
参加此次会议,我受益良多。大会报告全面、深入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会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同时也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展现新担当,切合工会发展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顺应职工群众期盼。通过对报告的学习,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大会报告用“五个必须”谈如何做好工会工作,让我对工会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干部,我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积极响应工会的号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岗位工作中,传承劳模精神,为基层工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按照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好工会的职能作用,时刻把服务好职工群众、维护好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以职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着重在提升和优化新时代职工之家、工会驿站上下功夫,让工会阵地“服务圈”更好融入职工“生活圈”。
培养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需要相匹配的产业工人大军
铁西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铁西区(开发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 王 晖
作为沈阳产业强区、人口大区,铁西区集聚工业企业33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439家,世界500强直接投资企业84家、外资企业673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2个、省市级创新平台256个。既有大国重器,又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同时又是新质生产力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数不清的“第一”,拥有30万产业工人以及各行各业创新人才,为铁西实现全面振兴发挥着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大会报告指出,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铁西区总工会要将产改工作做深做实,全面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深化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相匹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打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以“新时代、新铁西”建设的火热实践,奋力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冲在前、扛大旗。
团结广大职工为沈阳振兴贡献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焊工高级技师 张腾蛟
沈阳工会十八大报告总结了五年来市总工会作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贴心人”,用心、用力、用情在服务职工、关爱职工、保障职工权益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擘画了未来五年工会工作的规划和蓝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实践性。
作为一名一线工人,我觉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指新动力、新产业、新模式,更是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五年,我将在单位工会的支持下,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大力推广深熔焊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工作中并不缺少问题和困难,缺少的是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困难的勇气”。未来五年,我要立足岗位持续创新,把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分享给更多员工,搞好“传帮带”,让“绝活”活起来,为企业培养更多青年高技能人才,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沈阳振兴贡献力量。
为城市发展贡献新业态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阳车滴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网约车司机 聂双双
作为新业态代表职工,在沈阳市工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有几个关键词吸引我格外关注:
“凝心聚力”,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新业态职工需要与其他行业职工一起,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改革创新”,新业态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工会工作不断探索适应新业态的方式方法。“团结奋斗”,体现了工会对全市职工的号召,新业态职工要积极融入,共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篇章而努力。
未来五年,对于新业态从业者加入工会,我们有着诸多期待。首先,期待获得更多权益保障。工会能够为新业态职工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其次,期待职业发展支持。希望工会组织专业培训、技能提升课程和行业交流活动,帮助我们拓宽职业道路,提升自身竞争力。第三,期待增强归属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
作为新业态代表职工,我深刻感受到工会对我们的关怀与重视。我将把会议精神带回工作岗位,与同行们一起努力,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沈阳发展贡献我们新业态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新模式
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维明律师事务所主任 崔 扬
过去五年,沈阳市总工会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使命担当,在维护职工权益、工会制度建设方面具备沈阳特色、沈阳亮点。在全国首签物业服务行业“1+3+1”集体合同、服务行业创新创效专项集体合同。在全省率先签订快递行业“1+3”集体合同、网约车企业集体合同。推进“三进”专项行动,“劳动法律体检”帮助529家企业防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3200万元,被授予辽宁省唯一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紧贴实际需求,创新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这些成绩可圈可点。
报告中提到,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新模式。我建议,在深入开展工会法律服务的同时,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拓展权益保障的思路方法,从制度上进行设计。同时,作为一名多年为女职工、农民工维权的律师,我将继续投身职工维权服务事业,通过职工维权、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普法咨询等形式,让更多的职工受益,从源头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贡献法治力量。
来源:《沈阳日报》(2024年09月04日 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