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山东华鲁恒升公司投资13.7亿元进行大型氮肥装置技术改造。这是我国以煤代油战略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而4万空分压缩机组正是这套装置的“心脏”。7月,华鲁恒升公司正式对外招标。
机不可失!工程师王英杰和王广兰被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选为“开路先锋”,南下德州“抢项目”。但是,她们的对手实力雄厚,既有跨国公司,也有合资企业。对她们更为不利的是,沈鼓仅有生产1.8万空分的“履历”,4万空分一直是国内企业难以企及的高峰。
“当用户看到沈鼓的技术专家竟然是两名年轻的女设计师时,目光里多少有些怀疑,甚至冷落。”王英杰回忆说。长期以来,这一领域通常是男性的天下。
“没有4万空分的业绩,不等于没有实力。”白天,她们满面笑容地做说服、交流工作,不厌其烦地向用户介绍沈鼓的实力。晚上,她们在招待所“抠”机组性能、流程参数、技术说明等资料细节,为第二天的攻关做准备。
短短两个月中,王英杰、王广兰八下德州。她们以女人特有的细腻与真诚,认真地做着每一场技术交流。在两个月中,她们进行了30多次技术报价,材料打印出来有4米高。
渐渐地,华鲁恒升被沈鼓的诚意和势在必得的气势打动了,逐渐向国产化方向倾斜。
最终,沈鼓集团得到了足以影响其未来发展的8400万元购机合同。
纯属巧合,这一项目使5位智慧女性走到了一起。公司领导反复研究,5名主导设计师脱颖而出:由39岁的王英杰负责控制系统的设计、审核和协调,38岁的王广兰负责核心难点———空压机的设计,39岁的张玉珠、30岁的葛丽玲、29岁的严鸿3位女工程师,分别负责与之配套的氮压机、氨压机、氨冷冻机的设计。
2002年10月15日,辽宁大剧院,沈鼓集团专门为德州项目举行了“誓师大会”。
华鲁恒升总经理杨振峰的演说坦率而又沉重:“这个项目对其他厂来说,也许只是个形象问题,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个生与死的问题。搞砸了,我们就将在中国的化工行业中消失。”
实际上,这个项目对沈鼓同样生死攸关。成功了,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可观的效益;失败了,公司可能永远不能涉足化工行业大空分压缩机领域。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华鲁恒升和沈鼓别无选择。
接到德州项目的“考题”后,五姐妹没有了休息日,没有了假期。她们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国际同行五六个月才能完成的设计任务。这一项目涉及3家设计院、几十家供货商,但“五朵金花”们还是圆满地完成了协调工作。
为了使数据计算精确无误,负责空压主机主导设计的王广兰,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就昼夜伏案演算、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在一个多月后完成了精确计算。
负责氮压机主导设计的张玉珠,白天在厂里忙活,晚上回家还要加班加点。她的家简直成了第二设计室,图纸、资料铺了满床满地,以致丈夫只能睡在沙发上。
葛丽玲平时工作就非常敬业。项目开始招标时,她负责氨压机的报价计算。她绞尽脑汁反复比较,最终拿出了一个最佳方案。用户评价她的工作效率和敬业精神比外国人还高。
“没什么过不了的关,没什么吃不了的苦。”负责氨冷冻机主导设计的严鸿,承受了丈夫病逝的悲痛,迅速地振作起来,全身心投入工作,仅用了两个月,就拿出了优秀的设计方案。
几乎每个设计环节,都必须创新。王广兰担任空压机的主导设计任务.她完成了厂里提出的将两台机组合二为一的方案,实现原动力“一拖二”的大胆设想。同时,她采用了6个转子的大胆设计,结果产品的气动功率功耗指标比世界先进水平还少上千千瓦时,特殊结构设置冷却器冷却后的温度,比世界先进水平还低三四摄氏度。
负责氮压机主导设计的张玉珠精选了4套设计方案,每套仅设计图纸就达50余页。最终确定的最佳方案,使氮压机的设计水平大大提高
据统计,4万空分机组实现技术创新上百项,20多个核心技术获得突破。
2004年8月17日晚12时,大雨倾盆。华鲁恒升公司的厂房中,大型氮肥装置正在试车。
当长23米、高4米、重1000多吨、由1万多个零部件组成的4万空分压缩机组以完整形态出现在人们眼前时,身为主导设计师的王英杰、王广兰,也不由自主地吸了口气:这个庞然大物,真是我们设计的吗?
暖机、升速、憋压……随着气轮机的提速,整个机组运转起来。几小时后,气轮机达到了工作转数,机组运行正常!现场一片欢腾。
这一刻,不论是在现场担任指挥的王英杰、王广兰,还是远在沈阳的另外3朵“金花”,都难掩心中的狂喜:4万空分压缩机组的国产化成功了!
这意味着,一个广阔的市场已经向沈鼓轰然打开大门。4.8万空分、5.2万空分压缩机等大空分项目,将向沈鼓飞来。这更意味着,外国公司垄断中国大型空分压缩机市场的历史就此终结。
“五朵金花”的美称,就此在被认为是男性天下的风机业内传开。2005年2月,这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月1日,辽宁省总工会决定,在全省职工中开展向沈阳鼓风机集团4万空分压缩机组项目攻关小组“五朵金花”学习活动。4月14日,中共沈阳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沈阳鼓风机集团“五朵金花”学习活动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