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出身于抚顺煤矿工人家庭的尉凤英,进入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当了六角车床学徒工。她每天早来晚走,兜里揣着一个小本子,养成了“眼勤、手快、好问”的习惯。在入厂三个月后,便开始独立上岗。有人说,尉凤英这个大姑娘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走”,总是抬腿就“跑”。尉凤英说:“跑得越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离我们就越近。”每月,她都给自己订一个“跷脚计划”,把极大努力和不断革新才能达到的先进指标作为自己的定额。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最后阶段,身在军工厂的尉凤英为了追赶进度,就使劲“吃刀”,没想到因为用力过大,刀折了活儿也废了。邻床的师傅看到后就对她说:“干活儿不能用蛮力,窍门儿满地跑,看你找不找。”师傅的一番话,使尉凤英迷上了技术革新。为了找窍门儿,尉凤英费尽心思,就连吃饭也在思考,经常是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筷子,用筷子沾着菜汤在桌子上画图、想窍门儿。不久,尉凤英的第一项革新成功了,提高效率80%,保证了产品质量。
这个敢想敢干的姑娘成了车间里的革新能手。她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她那黑亮的眼睛里,永远闪耀着铁屑旋出的火花。然而,一天,姑娘的眼睛突然蒙上了一层愁云。冲床的工友完不成任务,又有一位工友在送料时压断了一节手指头。尉凤英想帮助冲床的工友做一个自动送料器,既可以防止压手的事故,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当天,尉凤英向工厂附近的商店要了一些破纸盒,回到宿舍,就用这些破纸盒做起冲床自动送料器的模型来。此时恰逢中秋节,尉凤英妈妈要她回家吃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香喷喷的猪蹄会让所有人垂涎欲滴,然而此时的尉凤英却怔住了,她问妈妈:“猪蹄为什么能打弯?”尉妈妈好气又好笑地说:“因为骨头上有筋。”“筋?对,筋就是弹簧!”受猪蹄启发,尉凤英想到在自动送料机器上加个弹簧,就一定能解决自动打弯送料的问题。于是她放下碗筷,拔脚就冲出屋外,边跑边喊:“妈,你自己吃吧!”尉凤英开始了第一次试验,厂里的同志闻讯赶来,都想一观究竟。只听“吭”的一声巨响,自动送料器竟被压得扁扁的。随着一阵唏嘘,有人冷冷地说:“我早就知道不行。”也有的人叹惜:“白费劲了,若能行,早就有人做了。”一时间,沮丧、灰心、懊恼之情全部涌出来,泪水模糊了尉凤英的双眼。
夜深人静,尉凤英仍在车间里试验。这已经是第十次试验了。送料器有两节钢丝绳,使用细的,只开动几下,就被拉断了;换用粗的,钢丝绳虽然不断了,可送料器上的送料板又被拉弯了。进行第十一次试验,换上一个车链子,又加上两节弹簧。尉凤英用脚一踩冲床的脚闸,机器立即发出了有节奏的响声,自动送料器终于试制成功了。冲床的女工们用着新工具,仅用21天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凭着这种埋头苦干与不断革新取得的成果,入厂仅三年,她就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尉凤英和同志们都尝到了技术革新的甜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她利用簸箕簸豆子的原理、建筑工地工人筛沙子的原理和门弓子(门上安装的弹簧)的原理制作出了机器模型。她白天生产,晚上就留在厂里把机床卸下来,安装上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试验,边实验边改进。天快亮时,就枕块砖头在车间睡一会儿,最后,终于研制出了“半自动搬把”。此后五年,尉凤英技术革新项目达107项。
尉凤英连续多年被评为沈阳市、辽宁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6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1955年9月28日下午3时,这是尉凤英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时刻。这天,她作为全国青年建设积极分子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头一天听到这个消息,尉凤英激动地跳起来了。为了将自己打扮精神一点,她用牙缸装上热水,将裤子熨了好几遍。
来到中南海,尉凤英捡起一片树叶小心翼翼地夹到笔记本里留作纪念。在怀仁堂,毛主席握着尉凤英的手,问她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干什么工作,尉凤英都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亲切地对尉凤英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你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尉凤英铭记毛主席的教导,学习工作更加努力,不断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群众的力量才能移山倒海。”1957年,尉凤英在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下,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业余红专小组,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交流技术、开展技术革新。1958年,团市委书记张鸿钧提议将红专小组命名为尉凤英业余红专大队,在她带领下,全厂先后成立130多个红专小组,有1000多人参加。从1957年到1965年,红专大队共搞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707项。
尉凤英有两个女儿,她怀孕后怕领导照顾,为了不被工友觉察,她给自己做了一件又肥又大的衣服,精心伪装,严格保密,怀孕6个月还照常上班。直到小孩出生了,医院给车间打来电话,许多工友都感到惊奇,开玩笑说她是“先生孩子,后怀孕”。产假应休56天,她只休30天。在产假里,她提出六项技术革新,其中一项机械加工改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8倍。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技术革新中,达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这是一个永不知疲倦的人,始终保持纯朴的本色、旺盛的干劲。她用434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用4个月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工厂实行计件工资的时候,车间每月都发给她很多超额奖金,可是,每次她都把奖金原封不动地送回。她对定额员说:“我没有超额,我刚刚完成了自己订的定额。”
1993年,尉凤英从新阳机器制造厂退休,她的身影仍藏不住奉献的自觉、余热的动能,她经常出现在守护北运河的劳动队伍中,活跃在“关心下一代”的辅导活动中,并一次次受到表彰。这位曾与“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齐名的“80(岁)后”时代楷模,给“80后”们留下了一抹耀眼的“夕阳红”。
2013年4月28日,尉凤英作为劳模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座谈会。习近平走到她面前握手,叮嘱她要保重身体。尉凤英说:“总书记,您提出的中国梦也是我们老劳模的心愿。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她的话,赢得在场人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