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留言:
第一次去,很惊喜
第一次去,很惊喜
我要留言 站内搜索:
劳动丰碑   当前位置: 首页>沈阳劳模网>劳动丰碑>自力更生>王凤恩
王凤恩
王凤恩(1924—1999),辽宁省本溪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变压器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任沈阳市、辽宁省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副主任。他是工人出身的工程师,是中国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的主要研制者。1951年至1958年,他先后革新创造机器设备、工艺装备207项。多次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先进生产者。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战线生产建设“十面红旗”之一。曾当选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更多>>    

1948年,王凤恩进入沈阳变压器厂,从几栋破厂房、几台旧机床起步,他和百十来个工人一起完成了由修理变压器向制造变压器的历史跨越。

    1951年,沈阳变压器厂接受了国家下达的制造中国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的任务。作为大型变压器车间工段长的王凤恩深感责任重大。在没有先例的条件下,制造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困难多得难以想象。第一道工序就卡住了,变压器的绝缘筒没有一个人会做,此前的绝缘筒都是国外的,把绝缘纸卷成筒子得用机器。王凤恩修理电动机是“大拿”,开吊车也不错,但说到造机器,却从未干过。一试验,卷出来的绝缘筒满身都是褶子。而这种特殊的绝缘材料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是苏联支援的。看着成堆的废料,王凤恩忧心如焚。一天,他带着这个难题回到家,见妻子正在熨衣服,就坐在一边瞅着。瞅来瞅去,突然起身抢过熨斗就往外跑,妻子在后边怎么喊,他也不回头。来到厂里,他用熨斗在绝缘纸上一按一推,绝缘纸起泡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那段时间,王凤恩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加班加点,甚至吃睡在车间,他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制造出了卷线机、卷筒机、焊接机、伸颈式大台面冲床、卷管机、脱管机、绝缘筒等机器设备。1953年,中国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终于成功制造出来了。

    王凤恩在工作中的钻研精神是出了名的,他有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更有持续的钻研精神解决问题。为了技术革新,他经常吃住在厂里,机台旁常年放着一床带拉锁的空心鸡毛褥子,累了在褥子上躺一会儿,实在太困了就钻进去打个盹儿。一次,为了解决一台机器的动力问题,他几天没回家,脑子都想木了。徒弟壮着胆子,劝他回家歇歇。“回去换换脑子也好。”他骑上自行车,一脚蹬下去,顿感豁然开朗。他立即跳下自行车,摇起脚蹬子,只见车后轮转得飞快,“有了!”他马上卸下车链子跑回车间。他在机器上安上牙轮,连上车链子,难题解决了。这天,他一路走回家,妻子问:“你的车子呢?”“拆了!”“没车来回上下班咋办?”“我今天走得比骑车都快。”

    1958年之前,王凤恩就关注过绝缘车间的裁纸问题。裁纸工裁的胶纸上有酚醛,酚醛刺激皮肤,纸末飞到手上、脖子上,就起疙瘩,痒得很。王凤恩想:“如果搞台自动化的机器,人往远处一坐,碰不到纸就好了。”1958年2月,生产激增,裁纸工序成了瓶颈,裁纸组三班倒,后来车间又搞“人海战术”——全车间的干部职工都调去裁纸,但手工操作无论如何也供不上下道工序的机器生产。王凤恩潜心钻研,与工友和技术人员一道,一次次地实验、改进。到第十八次实验的时候,王凤恩把机器一开,机器飞转起来,自动将绝缘纸切开又卷成管。人们欢腾起来,庆贺再不会为裁纸窝工了,也不用挨手工操作的累,坐在旁边看管机器就行了。女工们更是高兴,不但从此不用上夜班,而且手和脖子也不会再起疙瘩了。

    1958年初,王凤恩一直考虑着如何变车间手工操作为机械化、自动化。这个车间原来只能实现30%的机械化生产,其余均为手工操作,效率很低。他和工友们一道反复计算,定出5年规划,尤其可贵的是规划中所需要的31台机器都是他自己制造和发动工人制造的。此后,机器的运转声代替了锤子、手锯的响声,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1959年,王凤恩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并在这次会上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战线生产建设“十面红旗”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遇到暂时经济困难,劳动模范纷纷义务开展技术协作攻关活动。王凤恩出任辽宁省和沈阳市技协副主席,组织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为沈阳机床三厂、高压开关厂、自行车厂、铸造厂、油毡纸厂等30多家企业和单位解决了72项技术难题。1962年,他帮助沈阳市长途电信局解决了引进的收发报机不能正常运转的技术难题;1970年,他为辽阳参窝水库突击修建了每扇重达百吨的14扇闸门;1971年,他为实现大连港装卸机械化建立了各类设备加工制造点;1973年,他配合华罗庚教授,在辽宁省各地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了丰硕成果。

    王凤恩离休后,仍然关心着工厂,弥留之际向组织交了最后一次党费2000元。临终前,女儿发现他眼里含着泪,连忙问他怎么了,他用只有家人才听得清的声音说:“我再也不能为厂里帮忙了!”说完,泪水止不住流下来。1999年2月12日,王凤恩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创新不辍的一生昭示着生活的朴素真理:唯有进取才有辉煌。他的事迹曾被拍成电影、编成连环画《红色工程师》。 

版权所有:沈阳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Copyright @ 2001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601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