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师曹禺曾说:“很少有人能像李默然那样保持这样永远的艺术青春。50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活动。从24岁时的库烈聘到33岁时的邓世昌,从52岁时的李健到59岁时的李尔,直到66岁时的贾泽,他走过了一条不间断的持续探索的艺术道路,为人民群众留下了一连串闪耀着生命灵光的人物形象。”李默然一生勤勉不倦,他的艺术人生,就是一出演不完的剧。
“撞沉吉野!”李默然在电影《甲午风云》中那掷地铿锵的四个字,至今仍能穿透时空震撼着华夏儿女的心灵。
1960年的春天,李默然北上长春试镜。按照原来的安排,李默然扮演的是“李鸿章”,主角“邓世昌”原定由当时的著名演员金山出演,可金山却因故缺席,导演林农自然十分着急。见到李默然,摄像王启民对导演林农说:“还找什么主角,就是他了!”导演林农望着浓眉大眼的李默然,很快决定让他出演“邓世昌”。当时的李默然还是个一脸“青春痘”的小伙子,让一个从未“触过电”的话剧演员担任如此重要的角色真的可以么?
在肯定与质疑声中,“闯宴”这场戏的试拍开始了。让所有人大感意外的是,李默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面对奸细罗皮尔,他两眼喷出愤怒的火焰,给予痛斥。试片一出,叫好声一片。人们这才发现,这个外表粗犷却英华内敛的年轻人,把民族英雄邓世昌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时至今日,那场“撞舰”大戏、那个威风凛凛的“邓大人”,又让多少观众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致远舰舵手牺牲后,邓世昌怒火中烧,把辫子猛地一甩,缠在脖子上,手握舵把,驾驶着致远号向敌指挥舰撞去。
1963年,《甲午风云》正式上映,立时引发了轰动,人们纷纷赞誉李默然就是“邓世昌”,“邓世昌”就是李默然。从此李默然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认出。有一次李默然在大连渔场参观,渔工们一下子认出了他,竟不约而同地向“邓大人”拱手问安。那个威风凛凛的“邓大人”已经成了人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我国话剧有三大演剧流派:以北京人艺和中国青艺为代表的京派话剧;以上海人艺为代表的南派话剧;以辽宁人艺为代表的关东话剧。而李默然对北派演剧艺术的概括是:“大江东去与潺潺流水并用;异峰突起与曲径通幽并用;浓墨泼洒与白描工笔并用;大开大阖与精雕细刻并用。”
李默然对话剧艺术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长枪大戟、壮伟刚健的李派表演艺术。他的表演,“爆发时,如惊涛拍岸;控制时,如渊停岳峙;紧张时,如飘风急雨之骤至;舒缓时,如浮云冷月之悠然;粗砺时,有斗酒彘肩,风雨过江之豪放;细腻时,有小桥流水,碧草黄花之缠绵”。在话剧舞台上,他曾成功饰演过捷克民族英雄尤利乌斯•伏契克、杰出的共产国际革命家季米特洛夫、海军政委冯涛、市委书记陈明。粉碎“四人帮”后,更以《报春花》中的党委书记李健而闻名大江南北。
充分体现北派艺术最高峰的是李默然主演的《李尔王》。1986年,时任辽艺院长的李默然决定排演《李尔王》,并亲自出演李尔王一角。国际话剧界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演出视为畏途,而《李尔王》则是公认最难演的剧目。该剧剧情大起大落,情感跌宕,由东方人来演西方剧作更难,许多艺术家望而却步。
李默然一向用心演戏。而此时他已59岁,身患高血压、心脏病,激情是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天敌,演这台戏不但情绪上剧烈波动,而且需要很好的体力,年近花甲的李默然吃得消吗?这是个难以逾越的高度。李默然却义无反顾地向这个高度冲击!
1986年4月18日晚,辽宁人艺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首演《李尔王》。李默然把莎翁笔下这个专横暴虐、自私昏聩的独裁者的狂、愚、哀、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表演的李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形体、动作、台词、情感的设计上大量化用了中国戏曲的表现技巧,如他用“四跪”将人物的情感历程充分展现:一跪大女儿是愤怒,二跪二女儿是怨恨,三跪人民是觉醒,四跪小女儿是认罪,这“四跪”便是受了中国戏曲的启发,由此形成了李尔独特的个性。评论家对李默然的评论是“回肠荡气”,他做到了“西方朗诵与中国戏曲念白的完美结合”,他的演出达到了“壮美”的境界。
最后一场戏下来,李默然的脉搏达每分钟130次。演出结束,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菲力浦•布罗克班克冲上舞台与他拥抱,激动地说:“你是演出《李尔王》的5国演员中最出色的一个!你是中国的活李尔!”
2007年,中国话剧已走过百年历程。其时,李默然80诞辰。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46台话剧,7部电影和5部电视剧,长长的剧目单昭示着这位人民艺术家的辉煌业绩;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他“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北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辽宁省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尽管年岁增长,李默然却一直未停下艺术探索的脚步,在为繁荣我国戏剧事业呕心沥血。老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自己的时候轻描淡写,却不厌其烦地与记者讲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关心国家的命运;必须追求真善美;必须摆正普通人的位置。
晚年的李默然还时常参加重要的社会活动。2012年11月,在他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刚刚写完的回忆中国话剧1982年以来发展历程的《三十年回眸》,这竟成了他的遗稿。他在文章最后一段中写道:“万花吐艳,舞台芬芳。梅花奖继续评选,人们有理由企望愈办愈好,不断改进完善,使其含金量愈来愈高,影响愈来愈大,从而让我们的戏剧舞台,永驻创新、青春之活力,万花园中,永远芬芳四溢。”这是他留下的最后的文字,想不到也成了他向热爱他的观众告别的谢幕词。但是永远的“邓大人” “中国的活李尔”,李默然那正气凛然、声遏行云的形象深入人心,不论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人们看到的,总是那个光彩照人、壮伟刚健的他,那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