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留言:
第一次去,很惊喜
第一次去,很惊喜
我要留言 站内搜索:
劳动丰碑   当前位置: 首页>沈阳劳模网>劳动丰碑>自力更生

  1958年至1965年,这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一个历史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苏联突然撤走技术专家等困难,创造了经济、技术条件都很落后的新中国在短时间内独立自主成功研发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奇迹。整个国民经济仅仅用三年时间就走出了“大跃进”的困境,也创造了国民经济继1949至1952年从战争破坏中迅速恢复后的又一奇迹。

   1958年2月,毛泽东主席莅沈,先后视察了黎明机械厂、松陵机械厂和沈阳小型开关厂,给全市职工以巨大鼓舞。沈阳产业工人响应党中央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工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第一”。与此同时,沈阳继续在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援全国经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和国装备部”。1958至1960年,这三年沈阳市经国家调拨各地的金属切削机床37524台,重型装备145551台,通用设备159704台,变压器2380万千伏安,电缆37778公里。三年中,沈阳工业上缴国家利润呈逐年增长态势,总额为27.5亿元,超过同期国家对沈阳市工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2倍以上。1961年1月,沈阳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贯彻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进行经济调整。

   把技术革新作为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方法,是沈阳解放以来在不断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市总工会按照全总和市委要求,团结广大职工,以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核心,广泛深入地开展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各级党委和工会的指导下,许多工厂成立了竞赛委员会,干部、工人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全市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成果。与此同时,劳动竞赛也造就了沈阳劳模队伍,培养了宏大的崇尚技术的职工队伍,为群众性技术协作在沈阳的率先推广提供了组织保障。

   家贫出孝子,国难见忠贞。在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突然撤走专家的严峻考验面前,沈阳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顶住了压力,渡过了难关。1961年6月,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等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在沈阳率先发起了厂际经验交流和群众性技术协作活动,互帮互学,研究解决各自工厂里的生产关键问题。经三人串联,技协队伍像“滚雪球”一样扩大,不到半年时间,技协活动迅速扩展到全市5个行业、近600人参与。沈阳市总工会及时发现和扶植了这项活动,帮助他们总结这一具有方向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同年10月24日,沈阳市召开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正式成立沈阳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厂际经验交流和技术协作活动委员会,由此,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职工技术协作组织。

   沈阳市成立职工技术协作组织后,迅速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连锁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同志也对辽沈地区的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1963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同志来沈阳视察工作,专门接见了辽宁省和沈阳市的技协骨干,并要求全国都来学习沈阳的经验,都搞起技术大协作。职工技术协作作为沈阳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极大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人运动的时代内涵,永载中国工运史册。

   榜样的力量在于精神的召唤。砥砺奋进的沈阳劳动模范,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工业建设十面红旗”之一王凤恩、陈富文大转子小组、“巧理千家务的暖心人”李素文、十二次英雄列车长张敏媛等事迹传遍全国。沈阳劳动模范用汗水和智慧、信念和拼搏铸就了一座座劳动丰碑,引无数后来人驻足仰望。

 
王凤恩
王凤恩(1924—1999),辽宁省本溪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变压器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任沈阳市、辽宁省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副主任。他是工人出身的工程师,是中国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的主要研制者。1951年至1958年,他先后革..
尉凤英
尉凤英,1933年出生,辽宁省抚顺市人,中共党员。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人。曾任沈阳一三九工厂副厂长、工会主席。1953年,为赶制抗美援朝需要的产品配件,在老师傅的帮助下,她研制成功自动分料器和半自动搬柄,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后,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
王铮安
王铮安(1925—1964),湖南省临湘县人。曾任沈阳重型机器厂设计股长、设计处长、总设计师。1952年,负责设计五吨蒸汽锤,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重型机器,开创了我国生产重型机器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初,担任1.25万吨卧式挤压..
吴家柱
吴家柱(1927—1964),辽宁省瓦房店市人,中共党员。群众技术协作发起人之一。曾任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工程师,兼任沈阳市、辽宁省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1960年,面对国家出现的暂时困难,他和本厂几位工人自发组织技术协作活动并成立厂职工技术..
林海丰
林海丰(1930-1981),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共党员。群众技术协作发起人之一。沈阳拖拉机制造厂车工、技术员,兼任沈阳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副主任。1961年,他与吴家柱、吴大有发起了群众技术协作活动,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搞技术革新和技协串联活..
吴大有
吴大有(1937—2005),辽宁省辽阳市人,中共党员。群众技术协作发起人之一。沈阳高压开关厂车工、技术员,曾任沈阳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经审委员会主任,兼任沈阳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辽宁省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
陈富文
陈富文(1918—1998),辽宁省盖州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重型机器厂铸造车间生产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副总锻冶师。1953年,由他任组长的大转子小组制造出我国第一台1万千瓦大转子,结束了大转子依赖进口的历史。此后,大转子小组先后突破..
张明云
张明云,1934年出生,辽宁省营口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工程师、工会生产部副部长兼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他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先进经验,熟练掌握了120余种加工件和480多道工序的加工技术,被誉为“刀具革新标兵”。他和同志们..
王春香
王春香,1935年出生,辽宁省锦西县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扇风机厂车工、车间副主任、扩建办公室副主任、技协主任。1955到1961年期间,他先后实现了弹簧光刀、光轴滚刀、套磁刀改进等多项技术革新,总结出“快速光轴法”“一看、二查、三结合车削..
崔传华
崔传华(1929-2011),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党员。沈阳棉织厂捻纱挡车工。曾任沈阳经编厂工会主席。她以主人翁的姿态,满腔热情地投入新中国的纺织工业建设,在捻纱工岗位上整整工作了24个春秋,总结出“三勤四快”等五项捻线操作法。她带领的班组..
马加
马加(1910—2004),原名白永丰,曾用名白晓光,辽宁省新民市人,满族,中共党员。曾任辽宁省文联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1928年入东北大学,同年开始新文学的创作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参加了“左联”。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
李默然
李默然(1927—2012),黑龙江省尚志县人,回族,中共党员。曾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他是中国当代话剧、电影史上自成一格、成就卓著、贡献突出的表演艺术家。从艺逾60年,演出话剧60多部。在电影《甲午风云》中..
张敏媛
张敏媛,1935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铁路局客运段第12次列车第一任列车长。1959年7月,由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列车行驶至绥中路段遭遇特大洪水。她机智果敢,科学指挥,经过3昼夜连续奋战,12次列车平安返回沈阳,创造了新..
李素文
李素文,1933年出生,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市沈河区南塔商店第二门市部营业员,沈阳市和平副食品商场营业员,沈阳市糖果厂副厂长,沈阳市轻工局供销处副处长,供销公司经理。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提出并推广营业员“五不、六个一..
版权所有:沈阳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Copyright @ 2001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601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