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沈阳举办。全运会开幕式上,三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传递到辽宁籍功勋教练李永波、王义夫、刘永福手中,被誉为“金牌柔道教练”的刘永福,身穿红白相间的运动服,精神饱满地健步传递着火炬。可人们不曾知道,短短的200米传递,刘永福跑得很艰难。因为几十年带队员四处出征忙于比赛和训练,伤病没得到及时治疗,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严重。
在中国柔道界,提起刘永福没有人不知道。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永福带领4位女弟子连续5次夺得女子柔道冠军。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运赛场上高高飘扬,当雄壮的国歌一次次奏响,无数中国人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刘永福创造了中国女子柔道出征奥运必捧金牌的神话。
刘永福外貌憨厚可亲,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柔道教练。他带女子柔道队,不仅讲精神、拼体力、抓技巧,还特别讲究科学训练,主要体现在“搞合练、抓心理、看对手、促恢复”四方面。搞合练,就是让女队员与男队员合练,这种男女对抗训练有助于女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抓心理,刘永福专门请心理专家协助训练,提高队员心理素质;看对手,在队员宿舍走廊墙壁上贴满各国各级别强手的技术动作图片,每一位队员也都得到了一份相应级别对手的详细资料,让队员加以熟悉;促恢复,是注重队员积极休息和改变训练环境的措施。
也许你不会相信,刘永福走上柔道之路,是从学习摔跤开始的。采访中,他提起自己的师傅董永山。在旧社会,沈阳北市场跤场很有名,云集了不少江湖高手,董永山是跤场的掌门人,据说一辈子没遇到过对手。新中国成立后,摔跤手进入北市场曲艺厅,一度靠表演为生。“文化大革命”后,北市跤场没落,摔跤手纷纷转行,董永山后来在西关开了家饭店,从此隐居江湖。
就在董永山最没落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摔跤爱好者慕名登门求教,这个人就是刘永福。“我能爱上柔道,都是因为当年在跤场看摔跤。那时一直想拜师,但老先生并不是什么人都收,看天赋,也看人品。我后来在沈阳市和辽宁省拿了几个冠军,有了点名气,这才敢登门拜访。”刘永福后来回忆。
师徒二人的故事,在那样一个复杂的年代,自染是辛酸居多。董永山人生失意,颇有点电影《一代宗师》里叶问的况味,于是人逢知己,将技艺手把手倾授给刘永福,许多中国古典式摔跤的精华有幸没失传。1983年,刘永福担任辽宁女子柔道队的主教练,开始把中国古典摔跤的技法融进柔道,结果弟子出去打比赛,瞬时就把对手摔倒。
刘永福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不光靠技术和能力。他为人善良,爱徒弟如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几十万元积蓄为困难家庭的运动员补贴,这在体育界传为佳话。
这些年,在体育圈里,很多队员和教练闹出矛盾,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钱”字,刘永福能带出这么多好徒弟,每个徒弟都对他崇敬有加,这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做到的。
2004年备战雅典奥运会,袁华、孙福明两人的工资是每月1500元。为了调动她们训练的积极性,刘永福私下里给她们补到每人每月1万元,给袁华补了两年,孙福明补了一年。刘永福怕小队员们营养不够,自己开了饭馆,饭馆成了小队员们的食堂。刘永福还给家庭困难的队员垫付饭费。因为练柔道的队员大多来自农村,家庭都不宽裕,有的甚至连每个月90元的伙食费都交不起。
“把利永远留给徒弟,自己收获的是名。”刘永福说,这是当年师傅的教诲,影响了他一辈子。
刘永福说:“我相信我是最富有的,因为我培养了5个奥运冠军和众多世界冠军、全国冠军。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和头上的光环,绝不是用钱能买到的。”
刘永福训练场上是严师,但他也最懂得运动员的心。雅典奥运会前,刘永福在百忙中回沈阳看望家人,在壮行会上他说:“为了能给祖国争光,姑娘们从不叫苦叫累,但我知道,她们每个人都偷偷流过眼泪……”
如今,刘永福退居二线,不再担任辽宁女子柔道队主教练了。可在北京奥体中心6楼的荣誉室里,光荣榜上那12位拿过世锦赛和奥运会双料冠军的运动员,其中有7人是刘永福的弟子。这样的辉煌业绩,在中国体育教练员队伍中也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