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3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随着激昂的音乐声响起,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从幕后走上前台,庄重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亮闪闪的、铭刻着崇高荣誉的奖杯。
刘积仁在获奖感言中说:“东软生长在一个十分困难的时代,这个时代培养了我们忍耐拼搏的精神。我们起步在一个没有软件的市场和软件没有价值的时代。而今天我们看到软件从高科技的神坛上,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消费品。我们东软的软件也变成了走向世界的新产业。我们特别幸运的就是我们成长在中国……”
1980年,刘积仁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同年考取东北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助教、讲师,1984年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1986年去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所深造,1987年回国获东北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
1986年,刘积仁到美国深造时,有一个现象让他感到好奇,与他一同工作的马里兰大学的教授,总是能够从国家标准局这类的政府机构或者IBM、HP这样的大公司里获得研究经费。而此时在中国,高等院校搞研究需要的经费,真比登天还难。尤其是博士、教授“下海”经商,当时被认为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
1988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成立,刘积仁任主任。他刚从国外回来不久,满怀激情加入这个研究室。可令他失望的是:只有一间半房子的研究室,里面除了三台旧电脑,没有一分钱的经费。刘积仁当初想好了一个点子,“架设学校研究与社会应用的桥梁”。结果,由于找不到企业给他的研究课题投资,做了一段时间,只好带着沮丧的心情将研究室的工作停了下来。
一天,学校里通知刘积仁开会,说是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到中国来考察,希望找到一个研究团体,能够承接汽车内部的软件系统。刘积仁做了些准备就在会上发了言,谈了自己对这个研究计划的一些看法。没想到,他的发言令日本客人十分感兴趣。会后,日本客人提出与刘积仁合作。达成合作意向后,日方请刘积仁去讲这个题目。这次日本之行,促成了东北大学与阿尔派的合作。
1990年,刘积仁领衔成立了东北工学院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很快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及技术转化相结合的发展路子。1991年,与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沈阳东工阿尔派软件研究所,完成了科研实体向产业化的全面转化,产品开始大量进入国际、国内市场。 1993年,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实现了向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的转变。1993年公司实现产值2200万元,1994年实现产值3200万元,人均30多万元。1993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更名为“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该中心经国家计委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4年6月,东软迎来自己的15岁生日。这家曾经被人们说成不知道“我是谁”的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员工超万人的软件企业。与别的“从软到软”的软件公司不同,东软走的却是一条“从硬到软”的另类路线:在别的软件公司卖光盘的时候,刘积仁却带着东软人卖服务器、卖CT机、卖音响。过去若干年,从建软件园到做CT机、从做软件外包到生产音响设备、从手机设计到教育培训,东软的业务五花八门,跳跃感十足。而实际上,不管东软销售的是什么产品,其中有一样东西是共同的,那就是软件。刘积仁始终如一把软件往解决方案上演绎,往数字医疗、服务上演绎,这也使得东软变得更加浪漫、更加富有想像力。
有着浓厚艺术情结的刘积仁深知,一幅好的山水画能够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虽然东软的核心业务是软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软件做成单独的产品来卖,而是什么好卖就搭上去卖。在金融危机肆虐、企业抱团取暖的2009年,刘积仁果断地收购了芬兰Sesca公司旗下的3家手机软件公司100%的股份,耗资1200万欧元。2009年东软的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如今的东软,早已是年营业收入过百亿的软件企业了。
刘积仁的成功,精炼两个字就是“敢为”。“无论是搞经营、办企业还是进行科学研究,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有创造力。没有创造力,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刘积仁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