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坦克部队,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的大角逐。志愿军凭借国产火箭炮等反坦克武器,打破了美军的坦克优势,迅速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争得了主动权。吕去病作为中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专家,功不可没。 吕去病的一生都和兵器事业相连。1933年他考入大学,国家贫穷、落后、受人欺压的历史,使吕去病立志专攻兵器专业,将来报效祖国。1939年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阿伯丁兵工学校学习轻兵器,于1945年学成回国。 1950年4月,在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火热年代,吕去病听从组织安排,从山城重庆来到北国沈阳,在国家重要的兵工企业——沈阳五二工厂承担火箭研制任务。 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15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赴朝前,特意到五二工厂了解弹药生产情况。吕去病和全厂干部职工一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加班生产前线急需的武器弹药。1951年全厂制造出火箭筒5000具,火箭弹20万发,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敌方的坦克以快速的突击力、机动力和强大的火力、防护力,成为“陆地之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入朝初期的前四次战役中,没有专门的反坦克部队,更缺乏反坦克武器,主要使用火箭筒、地雷、集束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来进行反坦克作战。除火箭筒有一定的射程外,其他武器都需要战士们进行埋设、投放。能否有效反制敌方坦克,成了志愿军争取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决心生产反坦克武器。1951年2月,中央军委下达了反坦克武器研制任务,确定了生产重点。五二工厂承担了反坦克火箭弹和炮兵火箭的研制任务。工厂迅速组建了由吕去病担任组长的研制小组。 接到命令后,吕去病一夜都没有睡。在工厂缺乏技术资料和发射火药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要完成这项任务,他心里确实没有十分的把握。置个人利益而不顾,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吕去病一贯的个性。他毅然地接受了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带领研制小组开始了艰难的技术攻关。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有时通宵达旦地干,没有人叫苦喊累。1951年5月,他们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设计并试制成功中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135式9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火箭弹采用多喷口涡轮式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100米,有效射程300米,能穿透105毫米厚度钢板。这种火箭弹对打击敌方20-30吨中型坦克绰绰有余。同年8月,又研制成功第二代反坦克火箭弹──241式90毫米单孔尾翼式反坦克火箭弹 ,采用单孔喷火发动机,最大射程780米,有效射程200米,能穿透152毫米厚度钢板。 这些反坦克武器投产后,即大量运往朝鲜前线。志愿军利用国产火箭弹和苏制反坦克炮,组建了各级反坦克分队,形成了完整的反坦克体系,使我军的反坦克火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据1951年10月《东北日报》报道,志愿军使用反坦克火箭弹,仅一个多月就击毁了美军坦克282辆,打退了敌人坦克群的猖狂进攻。不久,又研制成功120毫米炮兵火箭运往朝鲜前线,这些火箭弹还曾在上甘岭战役中震慑了敌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大型火炮少,为了提高小炮的威力,吕去病和研制人员把解放战争时期兵工战士制造的60和82迫击炮超口径炮榴弹,从结构上加以改进,设计、研制成120及150毫米直径的大头弹和长杆弹,将小炮威力扩大成大炮威力,大大提高了步兵作战能力。 1952年,吕去病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出席了沈阳市第三届劳模大会。此后,吕去病在军事攻关领域大展身手,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国防科研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