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留言:
第一次去,很惊喜
第一次去,很惊喜
我要留言 站内搜索:
劳动丰碑   当前位置: 首页>沈阳劳模网>劳动丰碑>顶天立地

  1948年11月2日,在辽沈战役最后决战的凯歌声中,沈阳迎来了解放,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接管的大城市。当时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生产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正当沈阳人民进行恢复生产之际,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沈阳人民为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到1952年,沈阳市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948年11月16日,沈阳市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成立。沈阳市工会组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个中心任务,在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发动竞赛推动生产和评选劳模鼓励先进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沈阳解放时面临的是一个全面崩溃的烂摊子,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日本投降后,许多先进的工业设备被苏军拆卸运走。国民党接收后,大部分工矿企业停产,设备被盗卖。工厂内看不见冒烟的烟囱,厂房里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几乎没有一台完好的机床,沈阳工业处于瘫痪状态。

  恢复生产首先是恢复设备运转。1949年3月3日,市职工总会筹委会向全市职工发出了开展献纳器材运动的号召,得到职工的热烈响应,献器材、修设备,一大批工人成为贡献器材、抢修设备的主力军。沈阳机器厂工人唐广安带头献出油钢、尺架子、皮带等生产器材,掀起了该厂献纳器材的高潮。在工会组织“努力生产支援前线,献交器材支援工厂”的口号下,仅半年时间,全市共有上万名职工捐献各种器材7.3万多件。

  沈阳解放后,人民政府把接管的164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为国营企业。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成为整个城市民主改革的重中之重。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成立企业工会组织,发挥工会组织团结教育职工的作用。工会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职工的生活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加强团结教育、党的政策教育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觉悟,激发了工人当家做主搞好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彻底废除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化的企业生产关系。各工矿企业普遍建立了工厂职工代表会、管理委员会。职工代表会代表职工群众,反映每位职工对本厂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参与生产管理和决策。工厂管理委员会的行政指令都是由工会讨论后再予以实施。职工代表会制度培育了工人主人翁精神,使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创造新纪录运动是沈阳工人阶级的首创,具有深刻的革命性。1949年8月4日,沈阳第三机器厂车工赵国有创造了车削“塔轮”的新工具,首创140分钟加工一个塔轮(机床部件)的新纪录。这比过去的最高纪录(5个小时)减少了160分钟,提高效率1倍多。以此为开端,在工会组织的积极倡导和有力组织下,创造新纪录运动开展起来了。这不仅使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企业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加快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进程。仅半年时间,全市就有1.3万名职工参加了创造新纪录运动,创造新纪录6000多项。

在开展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中,沈阳市总工会及时总结了沈阳第五机器厂马恒昌小组这一先进典型,使创造新纪录运动由个人推向集体创造。1950年3月,东北总工会决定在东北全境推广马恒昌小组的先进经验。中华全国总工会也向全国发出了向马恒昌小组学习的号召。

  将职工的爱国激情与实干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是沈阳市总工会在抗美援朝期间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主要特点。赵国有、马恒昌小组带头向全国职工发出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挑战,广大职工纷纷应战,迅速掀起竞赛高潮。特别是军工企业的广大职工,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其间,沈阳“五三工厂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阳最早奖励劳动模范始于沈阳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当时,沈阳解放还不到一年时间,伴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声,1949年10月5日—11日,沈阳市召开了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对沈阳市近10个月来的职工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大会将沈阳市职工总会名称确定为沈阳市总工会,并选举产生了市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大会奖励了赵国有、马恒昌、朱满堂等16名在复工生产、创新纪录、护厂等方面的劳动模范。这批劳动模范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地方表彰的第一批劳动模范,载入了中国工运发展史册。

  1950年9月,沈阳市召开首届劳模代表大会,又奖励了一批劳动模范,同年,赵国有、马恒昌、赵岚、聂秉举、徐万福、贾德仁、赵德惠、卢兴文、李景民、马德友、康学福、唐忠国、邹云以及后来在沈工作的田桂英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首批464位全国劳动模范中沈阳有14位,不愧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摇篮。

  沈阳市注重发挥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1950年至1952年,连续三年开展劳模表彰活动,全市涌现出航空工业战线上的技术尖兵马德有、反坦克火箭弹专家吕去病、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焦百顺、创造“五三工厂经验”的模范厂长高方启、贯彻管理民主化的模范厂长赵岚、创造“综合缝纫连续操作法”的姜万寿、模范工会主席聂秉举、多次创造火车超轴运载全国纪录的郑锡坤等一大批劳动模范。他们在沈阳市支援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名字回响至今。

 

赵国有
赵国有,1924年出生,辽宁省辽阳市人,中共党员。沈阳第三机器厂车工。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生产部副部长,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设备处副处长。1948年沈阳解放后,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艰难时期,赵国有主动接受创造加工塔轮新纪录的挑战,把以往加工..
马恒昌
马恒昌(1907—1985),辽宁省辽阳市人,中共党员。沈阳第五机器厂车工一组组长。曾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车间主任、总机械师、党委副书记。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马恒昌带领所在车工一组完成了制作高射炮闭锁机任务。在工厂开展的红五月劳动竞赛中,..
马德有
马德有(1907—1978),天津市人,中共党员。空军工程部东北修理总厂第五厂工人,国营黎明机械制造厂工人技师。五厂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是志愿军空军的后方基地。为完成抢修飞机和试制飞机零配件任务,他利用废旧材料研制出5种发动机检修专用模具、卡..
吕去病
吕去病(1915—2012),江苏省丹阳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第一代弹药火箭专家。曾任沈阳五二工厂技术科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兵器工业部第二三研究所总工程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所在工厂承担了研制生产新型武器的紧急任务。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吕..
焦百顺
焦百顺(1914—2000),山东省掖县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第一机器厂铸造车间大型工段工长。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把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交给了沈阳第一机器厂。在工厂设备简陋、工具落后,技术存在难题的情况下,焦百顺和工友们团..
高方启
高方启(1915—1966),河北省深县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五三工厂厂长,沈阳飞机制造厂厂长。任沈阳五三工厂厂长期间,他在依靠工人阶级搞好生产、建立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理顺企业内党政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工厂逐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生产的..
赵岚
赵岚,1920年出生,山西省岢岚县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冶炼厂厂长,重工业部计划司副司长,冶金部副部长。上世纪40年代末,恢复生产后的沈阳冶炼厂一度问题成堆,举步维艰。赵岚临危受命,团结党、工、团共同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的作..
姜万寿
姜万寿(1910—1995),山东省掖县人,中共党员。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被服局第一工厂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沈阳解放后,工厂担负支援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军需生产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设备简陋、工人技术水平低的情况下,他改进劳动组织,挖掘生..
聂秉举
聂秉举(1918—2002),辽宁省盖州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第三机器厂工会主席,沈阳市总工会副主席,辽宁省总工会副主席。在担任工厂工会主席期间,带领工人群众开展生产竞赛,培养选树了赵国有等先进典型,率先提出并积极推动了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
田桂英
田桂英,1930年出生,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共党员。曾任中长铁路大连机务段司机长,沈阳铁路局机务处工程师。田桂英不畏世俗偏见,报名参加女火车司机培训。1950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田桂英所在的包车组正式运行,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郑锡坤
郑锡坤(1926—1987),辽宁省营口市人,中共党员。曾任沈阳铁路局苏家屯机务段机车司机长,中国铁路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郑锡坤打破先例,采取“超轴”方法,加大机车承载货物的重量,并结合苏联的先进经验,创造了“超轴500公里作业法”,..
版权所有:沈阳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Copyright @ 2001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601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