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书香工会
 

【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268.打破诗人刻板印象,解锁诗词精神密码——读《鲜衣怒马少年时》有感

发布时间: 2025-04-11

书香工会 悦读增智

今天i工会邀请

沈河区万莲小学 苏昕

向大家介绍

▼▽▼

《鲜衣怒马少年时》

翻开《鲜衣怒马少年时》,恍若推开一扇雕花木窗,盛唐的月光、大宋的烟雨扑面而来。

那些曾在课本里扁平化的诗人突然鲜活起来——

李白的裘马清狂里藏着“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孤寂

杜甫的满面风尘中裹着“大庇天下寒士”的赤诚

王维的辋川明月映照着“行到水穷处”的禅意

这本书不是简单的诗人传记,而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往诗人精神世界的密径。

本书以小说笔法重构历史场景:看白居易在琵琶女的弦声中泪湿青衫,观李清照在梧桐细雨中独守半生孤勇。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为读者织就一张知冷暖、懂悲欢的精神之网。

书中令我动容的,是诗人与命运博弈时的生命智慧。王维历经安史之乱的屈辱后,在终南山写下“空山新雨后”的澄明,这何尝不是“以清净心看世界”的禅意?李商隐深陷牛李党争仍坚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恰似提醒教师:教育本就是一场不问收获的耕种。

若我们把这些动人的故事带进课堂,考试重点里的“豪放派”“沉郁顿挫”便不再是标签——学生将懂得:李白的飘逸源于对自由的追逐,杜甫的厚重来自对苍生的悲悯,而所有诗词的平淡,都是诗人与命运交锋时的铿锵心跳。

合上书页,我常思考:教师该如何让古诗文教学成为一场“文化的接力”?书中给出的答案是:让诗人从神坛回归人间。当我们讲述李清照“至今思项羽”的傲骨时,不妨揭开她晚年流离失所、守护金石文物的艰辛;当我们解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时,亦可呈现他“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悲凉。唯有让学生看见诗人的血泪与欢笑,那些穿越千年的诗句才能真正在年轻的生命里生根发芽。

愿我们以书为镜

在诗词的长河中打捞智慧的光

当少年的笔尖落下“鲜衣怒马”四字时,他们书写的不仅是诗人的青春,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而这,正是教师留给未来最珍贵的诗行。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

 

 
地址:沈河区市府大路411号 沈阳职工之家 邮箱:syzghwz#163.com 沈阳市总工会服务热线:12351
营商环境投诉邮箱:syszghysts#163.com 营商问题投诉热线:024-22852927 监督电话:024-24142099 监督网上信箱:szjgjw#sina.com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3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