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我为大家分享《在乎每一只鸟》这本书。
最近,看到别人推荐的《在乎每一只鸟》。这本书光是看到名字就很欢喜,于是在网上细细品读,边读也在边反思自己 。“在乎每一只鸟”其实是对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作为一线教师,在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更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教育者应该相信学生是蕴藏着巨大潜能的,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具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因此,联想到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小学生,他们在心智发展等各个方面还不太成熟,有时候让学生传达一个消息,结果传达给家长就“变味”了。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有时会一脸茫然,还会问了一遍又一遍,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现在想想,是我对他们的期望太高,对他们的要求过于严格了,而忽视了他们只是处于小学二年级并且正在成长的人。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反思自己,要用发展的、包容的眼光来对待孩子们,理解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求全责备,不强求他们做到十全十美。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整天跟孩子们打交道,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学生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消极对待,而要从中发现积极进步的东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说的。尤其是现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要建立全面的、多元的评价机制。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因此,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被教育者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教育者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下,一些教师的眼里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备受关爱,是老师心中的宠儿,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或被敷衍,或被冷落,甚至被放弃,这些学生很难有成功的快意,他们更多地陷入了恶性循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再也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对于这一部分学生,作为教师,首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信任,才有可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为有时你的一句鼓励,一个眼神,一句话,可能会影响某个人的一生。
作为班主任,我深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是与众不同的,是发展的,每一个学生不应被忽视,他们值得被善待,需要有一盏灯来为他们点亮。
我们要“在乎每一只鸟”,尊重这种差异,维护他们的尊严,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耐心等待他们绽放!

来源:沈阳发布客户端“i工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