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一个外表纤弱、几近不惑的科技工作者。然而,她性格倔强,从不服输,催促着她在民族汽车工业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二十载,硕果累累二十年……
1989年金秋,带着十载寒窗苦读后的喜悦,姜莉走出沈阳工业大学的校门,意气风发地跨入了沈阳轿车制造厂(华晨金杯公司的前身),当上一名普普通通的工艺员。
接触过姜莉的人都说:这孩子喜庆,是块料,将来准错不了。天生乐观、天资聪慧的姜莉还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吉人自有天相。 她在基层作工艺员的那几年,正赶上厂子合资,引进日本丰田汽车技术,吸纳域外精品汽车制造清风,着着实实地让这位高等学府的高材生如鱼得水:她学的是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刚分配到车身车间搞车身工艺时,正逢公司从日本丰田引进海狮车身生产线开始安装。天赐的良机,姜莉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从核对图纸,指导工程队安装,到编制工艺文件,设计工装件钻孔,所有她承担的工作都做到了精益求精,达到工艺标准。在现场指导的日本丰田公司专家看到初出茅庐的姜莉有如此过硬的功夫,佩服的翘指直喊:尧西尧西!
机遇与困难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姜莉在笑迎机遇的同时,也着实遭了不少的“罪”。在那几年,不说是披星戴月,最起码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对姜莉来说是家常便饭。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放假,老公也因单位有工作没有休息。无奈之下,姜莉只好带着4岁儿子一起加班,绘制有关图纸。当时没有计算机,画图只能趴在图板上画。当她聚精会神地描绘完几张图纸后,忙里偷闲回头瞄一眼儿子的时候,却发现儿子“失踪”了。原来,小家伙儿一个人玩累了,卷曲着小腿儿,枕着小胳臂儿,躲在妈妈的办公桌下睡着了……
时光如水,春种秋收。从工艺员到工艺主管;从车间副主任到任项目室主任、工艺处处长,近二十年的实践,丰富了姜莉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敬业,忘我工作,以及超出他人的付出,在公司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车身工艺管理等多方面做出了贡献。 2001年,华晨金杯公司开始启用项目管理制,第一个项目就是“阁瑞斯”车,这是从日本丰田公司引进的一款高档商务车,车身部分的生产准备工艺规划开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当仁不让地落在姜莉的肩上。
阁瑞斯项目从2001年开始准备,经过项目组成员的艰苦谈判,2002年5月与丰田车体、丰田通商签订《G车模具设备买卖合同》、《G车夹具设备买卖合同》,阁瑞斯项目进入紧张的开发、设计阶段。因公司当时研发部门无法及时提供产品数模和整车产品图纸,同时也为了尽量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她和相关人员利用三天时间,对一台进口车身进行拆解,通过拆解掌握了阁瑞斯车身结构的基本资料,现场拍摄的大量照片,使拆解的过程和制件搭接状态得以保存,拆解下来的制件为编制阁瑞斯冲压工艺和研发中心设计数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阁瑞斯装焊项目组从2002年7月谈国内第一个合同开始,装焊组共签订国内合同45个。为抢时间,保节点,加班、延时已成为常事,不论是谁,只要工作没有完成,便自动留下加班,那个时候装焊项目组的灯基本上在晚上9点钟后熄灭。
按照中日双方约定,2003年的5月4日,日方将派近20名专家到金杯做安装、调试,而这时,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发生了“非典”,丰田公司拒绝派人到沈阳,如果等下去,整个阁瑞斯计划将向后推移,怎么办?公司领导与装焊项目组的人员充分协商后决定:由项目组负责,完成先期安装。
为了确保6月25日开始的调试,姜莉把装焊组成员分为两组配合施工单位一起施工,复核放线坐标,查找安装数据。在丰田车体资料不全,特别是下车身、主车身、侧围,等关键数据没有标注等困难情况下,姜莉组织技术人员通过对照在日本验收时拍摄的相片、绘制的草图,到资料室查阅图纸,用传真、电话方式与日方专家沟通,使出现的问题一个个被解决。
2003年7月10日,当第一台白车身按计划走下装焊生产线时,姜莉和她的项目组成员相拥欢呼,她们用勤勉和敬业为华晨金杯占领轻型车市场做出了贡献。
2005年,华晨金杯与埃及BAMC公司签署中华车出口埃及项目,姜莉再次被任命为车身项目负责人,在BAMC公司建车身生产线。于是,她带领车身组8名成员来到埃及工厂做设备安装和生产线调试,她们团结协作,克服了饮食、作息时间、语言障碍等诸多困难,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实现了白车身顺利下线。她们的工作得到了埃及、宝马专家和金杯项目组成员一致好评。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发新产品,争夺大市场,已成为汽车工业管理层主攻方向,这无形中给姜莉这样的科研工作者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华晨金杯公司在2006年开始启动的新项目----骏捷FRV(在试制阶段被称为A1车)。
在A1车焊装生产线建设过程中,在加工制造的方式、后续产品预留工位、以及后期改造、提升产能等方面,姜莉也付出了大量劳动,在她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团结奋斗,努力拼搏,较好解决了工艺布局、白车身输送、节拍设计等关键问题,确保了A1车按时投产。
经过一年的历练,2007年12月21日起生产线全面调试,共分5组同时开始,参加调试人数达四十余人。由于前期项目开发阶段车身工艺处三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59%,为了加强技术力量,分别在处内的其他组抽调五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加入到了调试的队伍中去,这五名工程师中有三名是共产党员,至此在车身工艺处处长姜莉的带领下,共计四名党员全部都投入到A1项目中。一方面发挥自己的工作经验,使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新人,使他们的工作经验得以迅速积累。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党员在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仅2008年上半年参与A1车身项目的党员群众就累计献工3987小时。
在调试过程中,由于车身制件24%为高强板,焊接难度以及匹配性大大高于公司现有的所有车型,再加上许多制件状态不好,为匹配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调试人员积极克服困难,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手工修件,最终使制件得以顺利匹配。
但是,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调试到四月末A1车前舱盖总成左右各出现两个直径约200mm的凹坑。姜莉同志带领团队从发动机盖内外板单件入手,会同冲压工艺和单品模具厂家沟通共同提高单品研合率,又选择不同材质多次进行试验,同时与韩国专家反复验证总成包边模,最终确认单品制件更改方案,在修整单品制件的同时配合修整包边模,最终解决了门盖方面影响整车外观质量的重大问题。为了提高车身合格率,她带领工程师们分析制件状态,结合三坐标检测报告修整出手工样件,并焊接成总成送三坐标检测,再根据三坐标检测结果分析调整量,从而调整模具,改进冲压件质量……工程师们白天在现场调试,下班后将检测报告带回家分析,第二天一大早就召开早会探讨数据,甚至于有人开玩笑的说做梦都梦见了检测报告。通过这一轮一轮的调试,业务水平上来了;制件质量上来了;车身合格率上来了;团队合作精神上来了。仅2008年第一、二季度A1车身项目组共解决问题点247项。
将士征战无止境。2007年9月公司又启动了A2项目(即骏捷wagon),姜莉又任车身项目经理。
2008年9月30日,公司与韩国三渼精工株式会社签订了夹具设备合同,仔细算来,此项目对于车身方面来讲,是一个很棘手的项目,从2008年9月发放数据到2009年2月28日车身项目全部完成,短暂的5个月内制作夹具;工程设计;购买设备;车间水、电、气安装;生产线改造等一系列的任务,在A1生产线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作A2项目,按常规的做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A2车早日上市,为了公司的利益,姜莉带领车身项目组成员经过全面评估,作出冒险的举动,那就是工程设计需要的基础数据由常规的夹具厂家提供,改为项目组提供,这样可以缩短1.5个月的项目工期,工程设计与夹具设计同期进行。
夹具招标完成后,她带领项目组成员根据A1车间的工艺布局,考虑A2车的工艺规划、技术要求、设备型号等,绘制出车间一版平面布置图,交给设计院作设计,根据经验,将平面图中有疑义的地方做标注,等夹具厂家在1.5个月夹具设备设计完成后,交给华晨金杯的图纸作对比,手工修正设计院图中不准确的地方,再交给作工程的厂家作水、电、气、设备等安装使用,虽然给项目组成员增添很多工作量,但为了整个项目,她们认为---值。
华晨金杯公司一直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经过伊朗瑞恩公司的多次交流、谈判,双方终于有了合作的意向。2008年11月,姜莉与华晨金杯公司海外项目部的人员一起到伊朗,做双方主合同和在伊朗建立简易海狮车身生产线的项目谈判。
去伊朗之前,她被告知,伊朗有规定:女士要求包上围巾,不得露出头发、颈部,穿衣服要过臀部,否则不许入境,经过包装,她们一行人到了伊朗瑞恩公司开始谈判双方合作的主合同,第二天,到瑞恩公司的BAM工厂了解建造生产线的场地,公用动力供给,作海狮车身生产线夹具、设备项目的谈判,BAM工厂建造在伊朗南部的沙漠里,中午气温达到30多度,早晚气温在10多度,热了,谈判桌上的男士可以脱掉厚厚的外套。但是女士不行,围巾、长外套一样也不能少。没有空调,汗水顺着她的脖子往下流,再加上从来没有包着围巾谈判的习惯,她的心里难受到了极点,但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她需要忍耐、克服心理障碍。可困难还在后面,到了BAM工厂伊朗方面要求华晨金杯的海狮车身生产线夹具、设备项目要按照伊朗提出的格式重新报价,理由是以前的报价他们没法做价格分析,突如其来的要求让姜莉有些懵,冷静考虑后,只得同意伊朗的做法,否则谈判无法进行。
出发前,华晨金杯公司领导交待她本次伊朗出差,一定要将主合同和海狮车身生产线夹具、设备项目的合同签订下来,带着公司领导的嘱托和华晨金杯的希望,谈判小组到了伊朗,想起这些,姜莉就有使不完的动力,为了完成任务,再苦再累也不怕,当天晚上,她打开计算机,按照伊朗提出的报价格式,重新分项核算,计算成本;计算人工费;计算包装费、运费、保险费、手续费;计算税金,将人工费报价按小时核算……
当黎明的曙光透进窗棂的时候,新的报价单已重新作出,交与伊朗方面。由于此次伊朗之行安排计划为4天谈判,此时时间已经过了两天,第三天对照报价单,开始分项讨论价格,这样的谈判是激烈的、难熬的心理较量。中午为了节约时间,请工人将午饭送到会议室,可到了晚上8点钟,双方的价格讨论却处在了僵持阶段,考虑到所有谈判人员已经订了第二天从BAM工厂飞到德黑兰瑞恩公司的飞机。为了尽快达成协议,双方当晚谁也没吃饭,谁也没睡觉,谈判通宵达旦。
到了第二天清晨,谈判有了实质性进展,确认的合同价格已高此出项目的华晨底价165万元人民币,姜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年时间,姜莉这位在科技领域的辛勤耕耘者,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2001年,她主持开发SY6480B2C沈阳金杯牌轻型客车新产品,荣获第四届辽宁省优秀新产品奖;
2003年,金杯公司“十百千”优秀人才评选,她被评为“十位” 技术专家之一;
2004年,她荣获金杯公司“优秀科技人才”称号;
2006年,她被聘为沈阳市焊接协会理事;
2007年,她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获金杯公司“优秀管理者”称号、获金杯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她被聘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造分会焊接学组委员会委员。二十过去了,姜莉从一块“嫩姜芽子”变成了“老姜”。在新的一年开始时,问及这位在科技领域的辛勤耕耘者今后打算时,她依旧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何况我并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