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弘扬劳模精神
 

【工人先锋 振兴力量】“为国铸得‘倚天剑’,这就是我最大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 2025-05-09

个人档案

王永庆,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战斗机总体设计研制工作,先后担任多型飞机总设计师,是行业内具有极高威望的开拓型飞机设计专家。

主要荣誉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航空航天月桂奖、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航空报国功勋奖,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型号一等功7次。202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我们就要为国家和军队研制更多的、作战能力更强的、满足作战需要的武器装备。为国铸得‘倚天剑’,这就是我最大的中国梦!”对于王永庆来说,这句话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他40年来践行强军报国之路的真实写照。

零的突破 让首型舰载机昂首起飞

航空母舰是中国的百年梦想,而舰载机则是航母建设工程中的重要装备。王永庆在总师的带领下,参与了首型舰载战斗机歼-15的研制工作。

在研制过程中,他反复斟酌、精益求精,甚至为了显示屏上一个小小的矢量符的方案几度修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问题,尽量把研制过程中所有能想到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测试和仿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我国海军舰载战斗机实现零的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

再攀高峰 自主创新打造歼-35A

2024年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歼-35A隐身多任务战斗机一亮相就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研制歼-35A战斗机的首席专家,王永庆建立了需求开发的研制流程,突破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技术。

歼-35A除了本身的隐身性能和强大的飞行能力以外,还有很强的内在能力和很高的智慧,可以融合各类信息和数据,完全适应新的空战战场。

歼-35A不仅是王永庆带领团队多年来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也是未来空军强协同、高隐身的核心装备。“它如同球场上的后卫,可以带领其他装备快速实现杀伤链的闭环,确保关键性的胜利。”王永庆这样评价歼-35A。

培育新人 传递航空科研接力棒

王永庆不但十分注重年轻人的成长,更是把提升设计队伍整体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他组织制定了各个设计专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上百个重点发展方向,并从不断规范研制流程、建立各专业设计指南出发,确保了以具体专业能力、整体科研能力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他狠抓技术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积累,加强技术创新实践,不断培养、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永庆已培养2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一批又一批“80后”“90后”青年人快速成长为研究所的核心和骨干力量,接过了航空强国的接力棒。

矢志不渝 不知疲倦献身强军报国

王永庆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被誉为“战斗机设计研究基地、航空英才摇篮”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他先后同顾诵芬院士等一大批飞机设计大师共事,他们的格局、执着、敬业与忘我,都对王永庆的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科研报国的情怀和矢志国防的信念。

加班加点早已经成为王永庆的常态。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试验室或试飞现场。在同事的眼中,王永庆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依然不知疲倦地高速运转。

“荣誉和奖项都不是给予我个人的,我只是这个团队的一个代表。每一型飞机研发成功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甚至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的接续奋战。”王永庆表示,为国家研制好用、耐用、顶用的战斗机,是航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只要国家需要,他就会一直工作下去。

来源:《沈阳日报》(2025年05月09日 第02版)

 
地址:沈河区市府大路411号 沈阳职工之家 邮箱:syzghwz@163.com 沈阳市总工会服务热线:12351
营商环境投诉邮箱:syszghysts@163.com 营商问题投诉热线:024-22852927 监督电话:024-24142099 监督网上信箱:szjgjw@sina.com
版权所有:沈阳工会网 辽ICP备10201748号-3 技术支持: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